去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的2012年全国血管疾病学术论坛暨第八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研讨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杨金奎教授介绍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问题。
他指出,DR是神经血管性病变,是20~74岁人群新诊断失明的最常见原因。几乎所有的1型糖尿病及超过6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20年左右会出现视网膜病变。
DR国际临床分类法如下:
无 |
无异常 |
非增殖期(NPDR) |
|
轻度 |
仅有微动脉瘤 |
中度 |
比仅有微动脉瘤重,比重度轻 |
重度 |
有以下任意之一者:
4个象限每个都有20个以上的视网膜出血
2个以上象限有确定的静脉串珠状
1个以上象限有明确的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
无增生性的视网膜病变体征 |
增殖期(PDR) |
以下一种或者更多:
新生血管
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前出血 |
轻度NPDR临床表现为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微动脉瘤,不需特别治疗,应年度随访眼底照相,如存在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CSME),应对患者进行眼底照相,荧光造影、局部光凝,并3个月随访1次。中度NPDR应6~12个月随访一次眼底照相,中度NPDR每3个月随访一次眼底照相,可能要全视网膜光凝,如存在CSME,处理同上。PDR患者每3个月随访一次,进行彩色眼底照相,全视网膜光凝,行玻璃体切割术。如存在CSME,处理同上。
DR的常规治疗首先是需要进行严格的血糖和血压控制。理想的血糖控制和理想的血压控制均可极大地减少DR发生和进展的危险。阿司匹林治疗不能防止视网膜病变也不增加出现危险。
另外,蛋白激酶C(PKC)-β抑制剂对具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具有明显效果。生长抑素类似物和皮质醇类在DR中的作用尚需要进一步临床试验证实。
抗氧化剂能够抑制活性氧自由基(ROS)的形成、清除自由基、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已有抗氧化剂用于DR的治疗,预防病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