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书教授(1910-1988)是我国眼科学界享有盛誉的老前辈,国际著名的眼科专家,曾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卫生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山医科大学眼科中心主任兼防盲办公室主任。她还是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眼科分册编委、《中华眼科杂志》副总编、《眼科学报》主编、国际防盲组织委员会候补委员、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人工晶体植入协会创办人之一。 毛文书教授是一位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事业心的眼科专家。50多年来为眼科教育、科研和医疗、防盲治盲事业的发展献出了全部精力。数十年来为培养和壮大我国的眼科队伍进行不懈的努力。从二十世纪50年代起她已开始带研究生,她的学生分布于国内外,不少人成为眼科骨干和专家。1965年10月,她和丈夫陈耀真创办并主持了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第一间规模最大的眼科医院,1983年6月她主持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从事眼科学研究的中山医科大学眼科中心,使眼科医院、眼科研究所、防盲办公室三位一体,完成防治、科研、教学三项任务,为发展祖国的眼科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直到逝世前她仍担任五名博士生、四名硕士研究生的导师。 毛教授治学严谨,对眼科学造诣很深,她对眼科基础研究、临床诊治、普查预防有精心的研究,尤其专长白内障、眼遗传病、眼生化学和流行病学的防治和研究,取得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1982年、1987年受卫生部委托先后主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眼科学)教材第二册、第三册,她的学术风格和成就受到国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在国际眼科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她注重提高我国眼科的国际地位,与国际眼科界交流合作。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实际有效的工作。1985年,她在广州主持举办了首次在中国召开的有22个国家、地区700多人参加的国际眼科会议。1986年,她发起与港澳眼科界合办国际性临床眼科学术会议并担任主席。在她的积极推动下,1986年初中山眼科中心与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1988年初又与设在美国的海伦·凯勒国际组织签订防盲科技合作协议。毛文书为发展眼科国际交流作出了贡献,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中国近代眼科事业奠基人之一的陈耀真教授是毛文书的老师,也是她的丈夫。 毛文书1930年考进华西大学医学院,1937年毕业,获得理学士和医学博士学位, 1947年至1949年在陈耀真的鼓励下,毛文书又远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 毛文书、陈耀真于1950年10月回到陈耀真的家乡广东,在岭南大学医学院任教,院系调整之后他们又到了中山医学院。最令毛文书、陈耀真激动、兴奋不已的事情莫过于建立眼科医院的事情了。原来中山医学院的眼科教研室、眼科病房、门诊,分布在中山二路的中山第一医院和沿江路的中山二院内,仪器分散,人力不够用,看病、工作要两头往返,患者和师生都感到不便。1965年7月,中国第一间眼科专科医院在执信路上落成了。毛文书、陈耀真奋斗了一辈子想盖一间眼科医院的理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 1987年7月,毛教授准备亲自率领医疗队入藏,这时她已经是76岁高龄了。可她并不觉得自己衰老。为了工作她可以整天不吃饭、不喝水,还能够整夜不睡觉,这是任何年轻人都做不到的。虽然由于她的身体原因,领导没让她亲自赴藏,但她仍留在成都,用电话指挥入藏医疗队的工作。 陈耀真教授解放前就为防盲治盲做了很多工作,为我国的防盲治盲工作开了先河,积累了宝贵的资料。毛教授接过陈教授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早在50年代,她就深入到农村、山区查盲治盲,以后又多次亲自带领指挥医疗队到粤北山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西藏、新疆等地进行大规模的查治盲人工作,并且在新会建立起防盲挂钩点。她还积极推动广东眼科医学界与国际防盲残疾人机构的科技合作,使防盲治盲工作向新的层次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毛教授在学业上对学生要求严格,常常告诫学生要端正专业思想,把解除患者痛苦和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作为己任,在科研工作中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关心爱护集体,努力学习,多做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她常说:“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每个人好像一滴水,大家团结一起才能汇成江河。” 毛教授不仅在学业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她还经常教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当学生看门诊查房时,她常常悄悄地来到现场观察他们如何诊治病人,发现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就当面指出来。甚至于一些高年资深的医生有了问题她也一样毫不留情地指出来,她的话直率明确,有时令别人下不了台。毛教授说:“如果等病人走了之后我再说,他就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毛教授送许多中青年医务人员到国外学习,使眼科医院的科研水平、医疗水平大大提高。她到处奔走争取出国名额,为眼科中心争取基建资金、科研项目,寻求对外合作的机会,终于造就了眼科中心一流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