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波前技术仍有待改进,大量工作有待进行
作者:Olivia S…  文章来源:摘自《眼科时讯》2002年第2期  点击数2306  更新时间:2003/6/14 21:23:17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07-04-2002 16:59:07 点击数:

尽管波前技术对屈光手术的“革命”还不彻底,但提供了一个辅助的有用方法来更加全面的评估影响手术结果的因素。
正如10多年前,计算机化角膜地形图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改进屈光手术,波前像差分析技术的引入正促使屈光矫正术的改进变得易于进行。
在Lucerne的第五届Sursee眼科手术会议期间(由UrsThomann,MD,Marco Bianchetti, MD,Dietmar Thumm,MD,Kaspar Heldstab, MD,和瑞士眼科协会联合组织),我详述了现今我们是如何更精密地测量视觉质量的,并对增加评估的选项以便制订个体化手术方案进行了相关论述。但是,我强调将波前技术与激光系统和人工晶状体设计整合在一起的理想方法尚未变成现实。
这次会议强调了针对角膜和晶状体的个体化屈光手术方案,但是没有一个发言者对波前引导的激光切削和人工晶状体设计的现状夸大其词。我和来自德国慕尼黑的Thomas Neuhann教授共同主持本次会议。与大多数发言者和与会者一样,均认同这么一种观点:即更切实的目标和评估将有助于我们向患者提供更满意的预期和手术结果。而过度的波前技术描述在今天是与夸大互联网一样不合时宜的。
尽管全球致力于更好地了解由数学等式定义的不同阶像差的功能影像,但是即使在执行不同视光任务的正常眼中我们仍旧没有完全将测量标准化。
在过去一年中,关于神奇的激光波前切削可以创造鹰视或者引起患者受电视屏幕像素干扰的夸张争论已经停止了。现在我们都知道屈光性手术的目地并不是简单地帮助患者获得2.0的视力。
不幸的是,市场言论使得热衷互联网的患者天真地相信,没有波前引导的或最后的视敏度结果低于2.0的任何切削都是失败的。但是,我们应该提供给患者最好的视力是什么?我也不知道,而且没有人知道。不过,就所有的患者而言,理想视力的定义一定不能仅仅限于同一距离的 Snellen视力。
现在我们都知道无像差的视力并非是理想的。但是,我们仍旧不能可靠地评估患者的功能需要和理想视力与他们视觉系统的每一种成分存在的关联。我们仍旧不知道应该修订哪一项像差,特别是每次眨眼时的一些改变。
我们对Steven Schallhorn医学博士的研究很感兴趣。他的研究证明了拥有超视力(定义为大于等于20/2.5)的飞行员有高的垂直性彗差,但是我们的患者并不都需要飞行员的视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还需要在更多的病例中证明这个结果,并阐明高垂直性彗差的功能意义。
在我们期待成功的修订高阶像差之前,很多工作亟待开展,研究改善波前和地形图与激光传送系统的连接技术。严格的效准以及必须控制多种成分。
在最精致的系统里仍然存在着偏中心。很多激光系统可以跟踪入瞳中心,但是这些系统在那些远视患者特别容易导致偏中心切削。
要比较现有的激光系统在如何精确切削模式上的不同比较困难,我们还没有看到在跟踪系统速率、计算机计算速率及镜子复位速率上总的反应的比较。
质量控制仍在继续中。每一次治疗前,为了更容易、可靠的评估和控制激光输出,我们需要更好的系统。理想的光斑大小和能量分布已被确定。
正如在硅谷出现的非常显著的转变——焦点从网络转移到产生真正的革新,屈光手术医生正热切地致力于这一对屈光手术真正的改良中。
我们期待在理论水平上提升对视力的理解,期待改进后的技术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期待摒弃妨碍我们研究领域繁荣发展的言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