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原创]西藏日记(6)
作者:毛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90  更新时间:2003/9/7 19:50:35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2003-8-27

 今天是西藏拉萨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雪顿节。雪顿节是西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后来由于雪顿节的活动内容逐渐演变成为以藏戏汇演为主的节日,所以有人将它称为"藏戏节"。这个节日不仅拉萨有,日喀则也有,不说时间稍晚,当地叫"色木钦波"。十七世纪以前,西藏的"雪顿"活动是一种纯宗教的活动。那时候根据佛教的清规戒律,夏天有好几十天的要禁止出门,要行三事,即长净。因此在开禁的日子,僧人们纷纷出寺下山,世俗百姓都要准备酸奶子进行施舍。僧人们除了一顿酸奶子佳宴外,还要欢乐玩耍,这就是雪顿节的来源。到十七世纪中叶,清朝正式册封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西藏的"政教合一"的制度得到加强。这时"雪顿"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已开始演出藏戏,并形成固定的"雪顿节"。这时宗教活动和文娱活动相结合,范围仍然局限在寺庙内外,最先以哲蚌寺为活动中心,故人们称为"哲蚌雪顿节"。
 因为是西藏的传统节日,因此医院也放假四天,加上周末,一个六天。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在西藏观光了解西藏风土人情的重要的日子。清晨5点,妇产科同事的电话就叫起了我们。匆匆吃过方便面(因为没有筷子,我们只好用牙刷把#^@#^&)就出发了。虽然是清晨,但是大街上的人并不少,小巴士开了约20分钟,就到了哲蚌寺山下。我们一行7人(包括当地医院妇产科两名大夫旺母和李大夫,旺母的爱人和她的侄女)摸黑就开始上山。山道两旁到处是点燃的松香叶,整个山道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松叶的烟雾。经过40分钟的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哲蚌寺进行"展佛"法事的佛台下面,这时候天色已亮,可以看见整个山坡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人,估计不少于10万人。展佛台宽约40米,高约60米,显得很是雄伟壮观。难怪他们说雪顿节是西藏最重要的节日。几乎所有的有条件来此的拉萨人都来了。远处的哲蚌寺传来西藏传统的长号声,从寺庙中走出一对僧人,前面的僧人举着巾幡,后面的僧人抬着一个长长的白色的圆柱状的物体(大佛像卷)。随着僧人们走进展佛台下面的人群,人群开始激动兴奋,各种颜色的法符满天飞舞,从人群中不断地飞出洁白的哈达落在旌幡上、佛像卷上。伴随着人群的兴奋,人潮开始波浪式的涌动,我身处人潮中不由自主的随波而动,但是我所在的位置是一个斜坡,我开始担心过多的人群拥挤可能酿成惨剧(这种报道平时也见过,只是从不希望自己碰上),但是人潮的涌动怎么可能是我个人能控制的,所以只是尽量使自己保持平衡。在我后面有一对老年夫妇,因为不嵌忍受人潮的拥挤而不住的央求旁边的人不要太挤。
   佛像卷终于到了展佛台的下面,上面的喇嘛抛下很多绳子让下面的僧人系到佛像画的上端。随着号角的吹响,上下的喇嘛一起用力,将巨型佛像冉冉升起,随着佛像的升起,人群中又暴发了欢呼和兴奋的涌动,更多的洁白的哈达抛向佛像。历时10余分钟的牵拉,巨幅的佛像终于展开出现在众人的面前,佛像上是中央一个大佛,两边各有一个小佛。旁边的藏人多口中念念有词,高音喇叭中也开始播放颂经的法号。很多人开始沿着展佛台的佛像转圈。
  因为上午哲蚌寺的"晒佛"基本结束,我们决定到拉萨北郊的另一个寺庙色拉寺去。我们沿着上来的山道开始下行,可是越来越多人在上行,我们的步履越来越艰难。在半山腰上两股人流终于拥塞在一起了。每个人都是前胸贴后背,空气中充满了令人不适的酥油茶味。上下两股人流在用力挤,秩序很混乱,孩子在哭泣。我开始担心是否会出现事故,但身在其中,也没有太多选择,我只好尽量保护好自己,并尽快脱离这个秩序混乱的地方。经过努力,我们终于通过的瓶颈地段,看来佛祖保佑,这么混乱的场面都没有出太多问题。
 下得山来,才发现因为人太多,根本都找不到去色拉寺的车,出租车爆满,我们在烈日下步行了1公里后终于放弃最初的计划返回拉萨市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