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巩膜瓣 小梁巩膜 青光眼
我院2005年用巩膜瓣下纵形小梁巩膜条形切除术治疗各型青光眼,临床证实疗效可靠,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28眼)是我们2005年1~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10例(12眼),女13例(16眼),年龄20~70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3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慢性开角型青光眼4例,继发性青光眼1例。入院时眼压28.1~71.0mmHg(1mmHg=0.1333kPa),术前降眼压治疗能降至正常者19眼,仍在21mmHg以上9眼。
1.2 手术方法 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和0.75%布比卡因注射液5ml的混合液,加透明质酸1500u,用一针法作球周麻醉,注射6ml药液,间断眼球加压5~8min,充分软化眼球。在颞上或鼻上方作以穹窿为基底的“n”形结膜瓣,贴巩膜面向上分离结膜和Tenon氏囊,仔细分离并剪除结膜下筋膜组织,在暴露的巩膜上烧灼止血。制作4mm×5mm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平行于巩膜板层的纤维,剖开巩膜板层间的纤维,获得边缘整齐,厚薄一致的浅层巩膜瓣,约1/2结膜下筋膜厚度。在巩膜床上作1mm×4mm小梁巩膜纵形切除,用剃须刀片作两个相距1.0~1.5mm,长约4mm的放射状平行切口,其前端尽可能接近浅层巩膜瓣的基底部,在浅巩膜瓣的深层切除一块长约4mm,宽1.0~1.5mm的角膜组织。暴露周边虹膜及膜根部、睫状体。行虹膜周边切除,用9/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4针,复位结膜瓣,间断缝合2~4针,球结膜下注射抗生素、激素,单眼包扎。 2 结果 本组23例(28眼)术后出院时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2.3~0.7kPa),随访1~6个月,在未使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的情况下,眼压仍控制在1.4~2.7kPa。 28眼均在术后2~5天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扁平而弥散,2月后滤过泡范围稍有缩小,并偏向于穹窿部。本组无1例前房形成迟缓。
3 讨论 理想的抗青光眼手术应当是在手术时尽量减少对眼组织的损伤,既要保持术后眼压正常或稍低于正常范围,还要保持良好的视功能。当代广泛采用的小梁切除术,也存在着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并发症。本术式在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主要改了4点:①纵形小梁巩膜条形切除;②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③剪除结膜下筋膜;④一针法球周麻醉。 小梁切除术是内外引流兼而有之的手术,术后滤泡对眼压控制有明显作用,如何处理结膜瓣是手术能否成功的因素之一。用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具有如下优点:操作简便,术野暴露良好,覆盖巩膜瓣好,有利于形成扁平弥散的滤过泡。 抗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既决定于所选择的术式,也取决于操作者的手术技巧。我们选择纵形小梁巩膜条形切除具有结膜下及脉络膜上腔引流的双重途径,具有更高的降压效果。同时,术后容易形成扁平而弥散的偏向于穹窿部的滤过泡,消除了患者术后因滤过泡过大而引起的术后不适。 剪除结膜下筋膜。肥厚的筋膜若不切除,结膜瓣难以做到解剖复位,常常皱缩在滤过泡区,形成肥厚的组织团,易致疤痕形成,切除筋膜后,结膜能解剖复位,呈水密缝合,术后滤过泡区充血消退快。 一针法球周麻醉。本术式用一针法球周麻醉,麻醉效果好,且避免了因球后注射引起的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