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生化室介绍
生化室成立于1980年,其前身是一个研究组,经过不断发展,正式组建成立生化研究室,生化室开展眼科常见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工作,尤以白内障发病机理及防治的研究为突出。生化室现拥有近250平方米的实验室,配备有高速冷冻离心机、PCR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各类型层析、电泳装置等基本生化仪器设备。现有教授1人(博士导师)、 副教授1人, 近年来开展的有晶状体基础研究、房水和泪液检测分析、眼科药理学天然巯基;磷灰石义眼座开发等科研项目,担负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科研基金和卫生部青年科学基金等课题的研究工作。还负责培养眼生化实验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工作,近年已来培养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多人。此外我们还接受国内访问学者和各科临床医生的生化实验工作,负责有关眼科生物化学的教学工作。通过我们与白内障专业组和其他专业组合作,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卫生部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还有其他等级奖多项。积极参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与美国日本等同行进行眼生化项目的合作研究。
玻璃体视网膜室简介
玻璃体视网膜室是卫生部眼科重点实验室的功能实验室之一。成立于1996年9月;现有教授,博士导师1
人,技师1人。培养博士生2名、硕士研究生共4名。同时与病理、生理、免疫、分子生物等实验室及美国,德
国数间相关实验室保持密切的联系及合作。 本实验室主要从事眼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多种细胞特性的研
究、黄斑部视网膜移植、视网膜感光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以及增殖型糖尿病性视
网膜病变发病机理的探讨。同时探讨各种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严重眼外伤以及各种黄斑部疾病的新的
治疗方法与技术。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基金,广东省科委自然科学基
金,广东省重点攻关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并获广东省医药卫生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委二等奖,卫生部科
技进步三等奖;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有10多篇发表在国际著名眼科学术杂志上,参加编写
学术专著3本。玻璃体视网膜实验室已成为我国玻璃体视网膜病研究和诊治的重要实验室。
遗传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遗传室成立于1983年,是由已故的中山眼科中心毛文书教授亲自组建,分子生物学室成立于1995年12月,1998年7月遗传室和分子生物学室两室合并为现在的眼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室,现有职员8人,其中正教授兼博士生导师一名,副教授一名,助理研究员3名,技术员3名。已培养博士生2名,硕士生7名,现有在读博士生2名,硕士生3名。已发表论文89篇,其中SCI系列杂志7篇,中华系列28篇。获各级成果奖5项。目前负责及参加的课题有:国家级5项,省部级12项。眼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室承担着研究生\本科生和进修生培养、国家继续教育、临床小儿眼病与遗传眼病诊治任务,且以小儿泪道阻塞的临床治疗尤具特色,治愈率达99%以上,并在国内率先使用电子计算机摄影折射镜进行婴幼儿视功能筛查。基础研究以常见、致盲或致命性眼遗传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见长,如色觉异常的发病机制、遗传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产前和症状前诊断、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突变检测、病理性近视有关的基因突变研究等。眼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室是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为一体的功能实验室。
视觉生理与生物物理室
简 介
视觉生理与生物物理室是卫生部眼科学实验室的科室之一,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医务研究人员梯队和一批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展了视觉电生理、视觉心理物理、眼底造影、低视力康复等方面的研究和临床检查工作,并开设了黄斑专科门诊。本科室在国内最先开展临床视觉电生理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工作,并组织了全国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主办过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年会、亚太地区视觉科学大会、亚非眼科大会和连续7届的全国视觉生理学术会议。本室拥有多学科(包括眼科学、生理与生物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和光学等专业)的专业人才,开展了许多边缘学科的研究,在临床视觉电生理的科研和临床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除了科研和临床工作以外,本科室也担负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和进修生的工作。本科室有博士导师两名,共为国家培养了50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许多毕业生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留在本室工作的两名硕士生已成为新一代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并指导着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
研究课题
从1990年以来,共取得科研基金2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教育部科研基金4项,卫生部基金1项,广东省科委基金2项,广东省卫生厅基金2项,校级基金4项。
成果和获奖项目
从1990年以来,获得了许多科研和医疗成果,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奖4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论文奖1项,陈耀真基金奖2项,丁颖科技进步奖4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3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1项,广东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6项,中山医科大学医疗成果奖3项。另外,还获得了1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撰写了《人工视觉》、《眼部症状的鉴别诊断》、《现代眼科门诊手术指南》、《眼病微量元素临床与实验研究》、《视网膜电流图》、《临床视觉电生理学》和《眼部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术》等8本专著。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均为第一作者)。
人 员
研究室共有医务科研和教辅人员11名,其中正高职称(博士导师)2名,副高职称5名,中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2名。在学历结构上,研究生毕业者7名,其中2名有博士学位。
主要仪器设备
VERIS IV多焦电生理仪 Neuropack II电生理仪
多通道电生理仪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仪
Topcon荧光眼底血管造影仪 Octopus自动视野计
运动视觉测量系统
眼电图测量系统 激光视网膜视力计
色觉镜 100Hue及D15色觉检查系统
临床检查服务
本科室提供了一系列临床检查服务,包括多焦视网膜电图(多焦ERG)、多焦视诱发电位(多焦VEP)、常规视网膜电图(ERG)、常规视诱发电位(VEP)、眼电图(EOG)、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视野测量(VF)、运动视觉测量、激光视网膜视力、色觉检查、黄斑专科门诊服务。
眼科病理室介绍
病理室建立于1958年,现有教授1人、主任医师1人、副研究员1人、副主任技师2人、助理研究员和技师各1人。
作为卫生部眼科实验室功能室, 集临床、医检、科研和教学为一体,能开展各种常规病理检查、冰冻切片、组化染色、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电镜、电镜组化、免疫电镜、细胞培养、原位杂交及PCR、常规电泳及免疫印迹、杂交瘤制备单克隆抗体等技术。
已完成科研课题2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研基金7项,卫生部科研基金3项,国家教委1项、省科研基金2项,研究内容涉及到角膜病、青光眼、视网膜病、眼肿瘤等。近年来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视网膜母细胞瘤,对其进行了起源与分化、免疫退变、细胞株建立、染色体及Rb基因动态观察、裸鼠移植瘤、药物筛选、单克隆抗体制备、导向治疗肿瘤疫苗等方面的工作,承担了
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课题: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免疫病理及退行性变发生机理的探讨
视网膜母细胞瘤培养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物生学特性的研究
视网膜母细胞瘤单克隆抗体及免疫导向治疗的实验研究
单抗VK/Vh-TCR/r 嵌合基因T细胞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研究
卫生部科研基金课题:
骆驼蓬碱对 SO-Rb50细胞系裸鼠移植瘤的抗瘤作用研究
药物偶联导向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
中山医学院211工程基金:
视网膜母细胞瘤抗原提取及基因的研究
已发表科研论文 78篇,获得包括卫生部科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科研成果奖7项。本室未来发展方向是建立全方位开放、全新技术应用、多学科渗透、与临床相结合的形态学功能研室。
眼科研究所眼库与角膜接触镜专科简介
眼科研究所眼库与角膜接触镜专科分别成立于70年代和80年代,现有眼科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
讲师1名,主管技师2名。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主要从事眼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开展了角膜移植治疗
角膜病的系列研究以及角膜上皮、内皮、基质细胞的培养,角膜细胞凋亡与角膜保存,角膜缘上皮移植,角
膜移植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等的研究。已在杂志上发表论文和综述70多篇。 参与编写眼科手术学等著作3部。
曾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和广州市科学基金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和卫生部科技进步
奖多项。目前主要进行角膜保存技术研究、角膜移植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角膜细胞凋亡研究。
角膜接触镜专科是利用眼库医疗技术资源新开辟的一项临床业务。 近年来进行了数万人的隐形眼镜验
配,任用高科技的检查和设计,达到了高质量的隐形眼镜验配服务。自1998年以来,又应用O-K镜治疗中度和
高度近视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眼科研究所眼库与角膜接触镜专科已成为角膜病和角膜接触镜的临床基础和临
床应用研究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