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视网膜脱离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眼科热线  点击数1336  更新时间:2005/5/24 17:08:39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视网膜的神经层和色素上皮层分别由胚胎期视杯的内、外两层演变而来,其间遗留在间隙,除在视乳头及锯齿缘处以外,其余部分主要靠玻璃体支撑,其次靠两层间吸附力。来维持其贴附关系。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两者即发生分离,即发生视网膜脱离。


病因及危险因素
    
    视网膜脱离一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临床上常见的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

    原性视网膜脱离,即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有裂孔,玻璃体有部分液生命线变性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或因遗传因素视网膜周边部变性而发生裂孔;或因玻璃体一部分液化,另一部分与视网膜发生粘连。一旦眼睛或头部受到剧烈震动,视网膜受摆动的玻璃体所牵引而撕裂,液化的玻璃体绎裂孔流至视网膜神经层和色素上反层之间而造成脱离。变性近视及老年人或术后无晶体眼常具上述因素,故应警惕,预防其发生。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多发生于增殖性视网膜炎。


症状表现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常表现为突发性。早期可在相应的视野中出现闪光的幻觉,视物变形;继而视力突然减退,视野缺损;最后可发展至全脱离而失明。检查眼球,外观可正常,但眼压常较健眼为低。玻璃体内常有不同程度的混浊物飘浮,脱离的视网膜呈灰白色波浪状隆起。其血管呈暗红色,管壁反光消失曲折匍匐地爬行在起伏不平、飘忽不定的视网膜上,必须随时转换检眼镜片才能看清;视网膜裂孔多呈马蹄形或圆形,因可直接地透见脉络膜,故一般呈红色。其位置多在颞侧上方近周边部,可有多处裂孔,常因其位置太靠前、屈光间质混浊或被视网膜皱襞所遮挡而不易被发现。必须充分散瞳,反复查找,或用间接检眼镜,或用三面镜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查找,应尽力找到所有裂孔,测定其所在径线,并绘图示之。


治疗方法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以手术治疗为主,封闭裂孔,放出视网膜下积液,促进其吸收,使脱离的网膜复位。

    封闭裂孔的方法有表面巩膜透热、冷热凝及激光光凝。其目的都是使裂孔周围的脉络膜发生炎性反应。使其和视网膜发生粘连而封闭裂孔。故要求在裂孔精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并要求在裂孔附近的视网膜下有积液。对脱离范围大且时间久,玻璃体有条索牵引者,除需结合施行巩膜缩短和玻璃体切割术外,还要作巩膜外压陷,使裂孔周围的视网膜紧贴于脉络膜,这样才能获得粘连的手术效果。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