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病流行病学调查专题上,赵家良介绍了今明两年将在全国九省(市)、自治区进行的50岁及以上自然人群全国眼病调查的设计方案。通过这一调查,将对我国盲和视力损伤的状况有一较准确的估计,有利于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开展。郭希让介绍了河南农村沙眼流行病学的新特点,认为目前河南农村活动性沙眼患病率约8%,以I型轻沙眼为主,易感年龄为青少年,高发区集中在学校和个别自然村。李建军、管怀进、邹海东、何明光以及其他一些作者等分别就北京、南通、上海、广州等地的一些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与汇报,对了解各地的盲情及提供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2、眼底病:眼底病学组收到的论文数量在各个学组中仍然名列前茅,其中有大量高质量基础研究论文。眼底病学组对本次学术交流进行了精心策划,本着“学术争鸣,蓬勃发展”的理念,共安排专题研讨及继续教育12个单元。主要亮点包括:(1)美国的陈之昭教授组织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专题研讨会,就黄斑变性的发病因素、基因分离、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黄斑变性的一期临床试验的结果等最新进展进行研讨;(2)中日葡萄膜炎专题研讨会围绕着小柳原田病、白塞病和坏死性视网膜炎如何进行治疗等进行了深入探讨;(3)与眼病理学组联合举办了关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讨论;(4)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何世坤教授组织了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基础及相关疾病研究进展的专题研讨;(5)组织了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热点辩论,对染色玻璃体切除、双手剥膜等技术进行了交流;(6)组织了多个继续教育专题,包括眼科基础研究中的注意事项、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相干光断层扫描、电生理、视野、眼底病激光治疗等内容。学术论文内容展现全球华人眼科医生在眼底病领域内一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会议特邀国内老一辈眼底病学家廖菊生、张承芬、严密等教授做了精彩的学术演讲。海外华人眼科学者就眼底病研究的前沿课题所做的精彩发言,让国内学者了解到当今国际眼底病研究的最新动向。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的著名眼底病专家Byer教授就周边部视网膜变性和预防性治疗做了专题演讲,使我们了解了国外对这一领域的最新认识。另外,在学术会议期间还穿插进行了疑难眼底病的病例讨论,使眼底会场的学术气氛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