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眶颅沟通性肿瘤的MRI、CT影像、病理分析与通道分类 | 
					 | 
					作者:安裕志  …  文章来源: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100730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5-28   
                                                      
                                                       | 
					 | 
					| 目的:通过186例眶颅沟通性肿瘤的MRI、CT影像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使以往纷繁复杂的眶颅沟通性肿瘤归结分类,达到诊断程序化,系统化,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方法:回顾1997年~2004年186例眶颅沟通性肿瘤的术后病理组织来源与术前MRI、CT影像解剖、对照分析。
结果:发现1、眶颅沟通性肿瘤主要是在眶与颅的五个通道处发生沟通。
               (1)眶—视神经管—颅通道,
               (2)眶—眶上裂—颅通道,
               (3)眶—眶下裂—颅通道,
               (4)眶—骨缝—颅通道;
               (5)眶—骨质破坏—颅通道;
              2、每个通道都有其相应常见的肿瘤或肿物。
             (1)眶—视神经管—颅通道处,常见的肿瘤为: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鞘脑膜瘤,
                   球内视网膜母细胞瘤经视神经管颅内蔓延,
                   球内脉络膜黑色素瘤经视神经管颅内蔓延;
              (2)眶—眶上裂—颅通道处常见肿瘤为:
                   神经鞘瘤,
                   脑膜瘤,
                   神经纤维瘤,          
                   淋巴管瘤,
                   炎性假瘤,
                   其他恶性肿瘤,
              (3)眶—眶下裂—颅通道处常见肿瘤为:
                  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
                  横纹肌肉瘤,
                  其他恶性肿瘤;
             (4)眶—骨缝—颅通道处常见肿物为:
                  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
             (5)眶—骨质破坏—颅通道处常见肿瘤为:
                  泪腺囊腺癌,
                  脑膜瘤,
                  血管外皮瘤,
                  横纹肌肉瘤,
                  骨化纤维瘤,
                  其它恶性肿瘤
结论:MRI、CT影像与病理相结合分析可使纷繁复杂的眶颅沟通性肿瘤归结为五个通道处沟通,且五个通道各有其常见组织来源性肿瘤的分类,使眶颅沟通性肿瘤的诊断程序化与系统化,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没有了 下一篇会议投稿: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中眼位旋转性偏移的观察 |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