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眼病研究”(the Beijing Eye Study)第一阶段总结 |
|
作者:李建军 …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00730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7-6 11:31:00
|
|
目的:总结以人群为基础的“北京眼病研究”(the Beijing Eye Study,BES)第一阶段在国内外发表或待发表文章的主要结果。方法:回顾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BES在国外Am J Ophthalmol、Ophthalmology、Br J Ophthalmol、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等杂志发表的11篇文章、待发表的11篇文章;在国内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眼科杂志、眼科、眼科研究、眼视光学杂志、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等杂志发表的17篇文章的主要结果。BES是2001年开始的涉及北京市农村3个自然村、城区4个社区40岁以上5324人的以人群为基础的、采用了对所有受试者眼底照像、倍频视野检查、验光、晶状体照像等手段的眼病流行病学研究。第一阶段的总应答率为83.4%。第二阶段是2006年1~6月对上述同样目标人群重复进行现场调查、间隔5年的以发病率调查为主要特色的研究。结果:(1)视力损害的患病率及原因:低视力患病率1.0%,盲率0.4% 。低视力及盲与年龄、近视、文化程度显著相关,与性别及区域无关。以此估计40岁以上中国人中低视力者达4.1百万, 盲人1.6百万。低视力及盲的前三位原因依次为白内障、病理性近视、青光眼,其中病理性近视、白内障分别是较年轻者、老年人低视力及盲的主要原因。(2)视力与屈光不正情况:年龄、白内障、文化程度低、近视是影响最佳矫正视力的因素,性别与生活区域与最佳矫正视力无关。40岁以上人群的平均屈光不正度数为(–0.33 2.22)D, > –0.50 D、–1.0 D、–6.0 D、–8D的近视患病率分别为22.9%、16.9%、2.6%、1.5%。近视与年龄较轻、生活区域、高文化程度、核性白内障、女性显著相关。平均屈光参差(1.09 2.03)D,平均散光(0.62 0.90)D。总之,近视在较年轻者相当流行。此外,未矫正屈光不正在40岁以上者相当常见,未矫正屈光不正的患病率为19.4%,其与低文化程度、女性、年龄显著相关。(3)高度近视眼的特征及其与青光眼易感性:–8D以上的高度近视患病率与低的最佳矫正视力、视盘较大、盘周β区较大、盘周α区 、较少的黄斑玻璃膜疣量显著相关。高度近视者黄斑玻璃膜疣较小、玻璃膜疣覆盖面积较小,且以硬性玻璃膜疣更常见。高度近视者较非高度近视者黄斑变性的患病率低。– 6 D以上的近视是与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4)眼压情况:NCT测量的平均眼压为(16.11 3.39)mm Hg,正常值范围为10~22 mmHg。75岁以上者的眼压显著低于55~64岁者。眼压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而有增高的趋势,这与生活区域及性别无关。(5)倍频视野(FDT)缺损率、原因及筛查青光眼的价值:40~49 岁FDT缺损的主要原因依次是病理性近视、青光眼、其它视神经疾病、白内障。60~ 69岁者依次是白内障、青光眼、病理性近视。70岁以上者依次是青光眼、白内障、病理性近视。FDT缺损与年龄、近视、农村区域、低文化程度、核性白内障程度、眼压相关。与西方国家比,AR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是中国人视野缺损的主要原因。FDT C-20-1筛查早期、中期、晚期青光眼敏感性分别为54.2%、76.0%、100.0%,特异性90.6%。(6)青光眼的患病率:40岁以上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病率1.2% ,城区1.1%、农村1.6%。女性1.7%、男性0.8%。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病率1.7%,农村及城区男性分别为2.0%、2.1%,女性分别为1.0%、1.4%。PACG、POAG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诊断的青光眼中约50%初次眼压低于21mmHg,新发现的POAG在农村及城区分别占92.0%、87.3%。(7)晶状体混浊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用AREDS分级系统评价,晶状体核混浊、皮质混浊、后囊下混浊的患病率分别为82.0%、10.3%、4.3%,白内障总患病率53.1%,40 ~49岁6.5%,50~59岁52.3%、70岁以上者97.8%。白内障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年龄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白内障手术史者1.3%,与性别、区域、文化程度无关。(8)视盘大小:人群平均视盘面积(2.65 0.57)mm2(1.03~7.75 mm2),与近视显著正相关,与年龄、性别无关。小视盘、大视盘的定义可为<1.51 mm2、> 3.79 mm2。中国人视盘较白人大,高度远视眼视盘较小、高度近视眼视盘较大。非青光眼者、单纯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者、有青光眼性视神经视野损害者、高眼压者的视盘面积分别为(2.61 0.50)、(2.69 0.63)、(2.66 0.70)、(2.63 0.49)mm2 ,慢性青光眼者的视盘面积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9)视盘出血患病率:1.24%(107 / 8655),视盘出血的发生与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年龄显著相关,与眼压、屈光不正、视野积分无关。青光眼患者的视盘出血发生率为8.8%(20 / 226),以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定义的青光眼视盘出血发生率为18.7%(20 /107)。高眼压性青光眼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视盘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0)视盘旁萎缩:71.2%及19.9%的受试者存在视盘旁α区、β区,平均面积分别为(0.52 0.64)、(0.46 1.82 )mm2,两区在视盘颞侧最宽及最常见,依次为颞下、颞上、鼻侧。两区大小与视盘大小、年龄、近视显著相关。随着视力及矫正视力的下降而显著增加。与性别无关。(11)先天性视盘小凹的患病率:0.02 1.58%(仅1例),在统计学上应纳入10000例受试者才能证实此结果。(12)视网膜血管直径及血管异常:测量视盘边界处及距离视盘边界2mm处的视网膜血管直径。颞下区视网膜动脉、静脉直径最宽,依次为颞上、鼻上、鼻下。血管直径与年龄、性别、屈光不正无关。视网膜动脉只在高龄者有缩窄的趋势,静脉随着年龄而变细。在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者视网膜动脉明显变细,而静脉不明显。局限性视网膜动脉缩窄发生率为6.3%、动静脉局限性缩窄6.6%、动脉白鞘4.8%、普遍性缩窄4.3%。血管异常在颞侧象限更常见,在鼻下象限罕见。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发生率及程度随着年龄而增加,农村较城区更常见。在调整年龄、性别、区域、饮酒习惯等因素后,普遍性动脉缩窄、局限性缩窄、动脉白鞘与自己报告的高血压显著相关、与冠心病、脑血管事件无关。视网膜血管异常与早期、晚期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RM)患病率也无关。(13)全层黄斑裂孔的患病率:7例(0.16%)8 眼(0.092%)诊断为全层黄斑裂孔,患病率(0.09 3.04)% ,估计中国有 75万单眼或双眼全层黄斑裂孔患者。(14)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RM)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用Wisconsin ARM分级系统评价眼底照像。早期ARM患病率为1.4%,晚期ARM为0.2%,其中渗出性ARM为0.1%。 早期、晚期、渗出性ARM的患病率在40~44岁时分别为0.61%、0.07%、0.07%,而到75岁以上时分别增加到2.99%、0.90%、0.60%。总之,ARM 在中国较西方国家相对少。早期ARM与年龄、远视、农村区域、低文化程度显著相关,与视盘大小、视盘旁萎缩、糖尿病、白内障、性别、吸烟史等无关。(15)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患病率:4例(均为男性)被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病率(0.099 3.15)% 。估计中国有130万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结论:北京眼病研究(BES)第一阶段的研究结果初步回答了一些常见致盲眼病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情况,可与国际上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
|
|
会议投稿录入:aya610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学龄前儿童眼病调查分析 下一篇会议投稿: 视觉2020防盲战略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