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mfERG单个位点一阶反应振幅的正常值研究 |
|
作者:李建军 孙… 文章来源: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100730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6-9
|
|
目的:既往有关mfERG的研究多为一阶平均反应(如六环、四象限、上下半野及总和反应等)研究,其缺点是没有充分体现mfERG应能提供的多位点视网膜信息特征。本研究将初步确定正常人mfERG 103个位点一阶反应振幅密度正常值。方法:纳入正常人67例(97眼),男30例,女37例,年龄11~71岁(平均39.96±14.80岁)。采用VERIS Science 4.9多焦电生理系统记录与分析mfERG。所有受试者检查前散瞳,B-A电极记录。低高频截止为10~300Hz,m系列10^14。双眼分8段分别记录。信号窗口0~60ms,Iteration=2。数据处理采用Excel、Matlab、SPSS等软件。结果:103个位点中的多数位点女性较男性一阶反应的振幅密度(nV/deg^2)大,但多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在1、2、3环(分别为1、6、12个位点)的大多数位点,4环的部分位点振幅密度与年龄呈显著性负相关(其中中心固视点的Pearson相关系数=-0.398,P=0.000;二环六个位点的Pearson相关系数-0.37~-0.249,P均<0.05)。按眼别、性别、年龄统计的103个位点一阶反应振幅密度的最小值、最大值、均数、标准差、95%CI见表。103个位点一阶反应振幅密度的平均变异系数在15.1%~28.8%。结论:本研究初步提供了mfERG103个位点一阶反应振幅密度的正常值,提示在临床上应根据眼别、性别、年龄来判定某一位点一阶反应振幅密度是否异常。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枕叶脑部梗塞的视野改变12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会议投稿: 计算机视野临床应用的评价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