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题栏目 |
 |
 |
相关文章 |
 |
|
|
|
|
 |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大鼠NF-κB和视网膜神经节 |
★★★ |
|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大鼠NF-κB和视网膜神经节 |
|
作者:吕红彬 … 文章来源:四川省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646000 点击数:376 更新时间:2011-5-13 11:58:00
|
|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模型视网膜上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 NF-κB)的表达和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凋亡的影响,进而从分子学水平上阐明PPAR-γ激动剂对DR的保护作用,为预防及早期治疗DR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 选择90只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组),DR+Rosiglitazone组和DR组。每组大鼠各30只,进一步将每组大鼠分为4w、8w和12w三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观察各10只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50mg/kg 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大鼠模型。自DM模型成模后第3天起,DR+罗格列酮组大鼠每天给予罗格列酮3mg/kg灌胃,C组和DR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的0.9%N.S灌胃。于给药后4w、8w和12w处死各组大鼠,处死前测各组大鼠的血糖和体重,然后摘除眼球,剔除角膜和晶状体制成眼杯(大鼠的玻璃体极少),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视网膜上NF-κB p65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法测定大鼠视网膜上RGCs的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 AI)。各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的多重比较采用q检验 (Student-Newman-Keuls)法,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 各时间点各组大鼠的血糖和体重:DR组和DR+Rosiglitazone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1);DR组和DR+Rosiglitazone组大鼠的体重均较C组降低(P<0.05);(2) 大鼠视网膜上NF-κB p65的表达:在C组大鼠视网膜上NF-κB p65无表达或弱表达;DR组和DR+Rosiglitazone组大鼠视网膜上NF-κB p65的表达均较C组明显增强(P<0.01);在8w和12w 时,DR+Rosiglitazone组大鼠视网膜上NF-κB p65的表达均较DR组明显降低(P<0.01);(3) 大鼠视网膜上RGCs的凋亡指数:C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上仅见少量的凋亡细胞;DR+Rosiglitazone组大鼠RGCs的凋亡指数较DR组明显降低(P<0.01);DR组和DR+Rosiglitazone组大鼠RGCs的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C组(P<0.01)。 结论 外源性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能通过对NF-κB表达的影响从而抑制DR大鼠视网膜上RGCs的凋亡,对早期DR大鼠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有望成为DR的新的治疗手段。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巩膜瓣活结缝线法在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中的作用 下一篇会议投稿: 后部小眼球的特征:两例个案分析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没有任何评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