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用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BALB/c小鼠,建立实验性单疱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模型。观察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ASON)对的单疱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病理过程的影响。探讨CD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在实验性单疱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采用50只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6~8周龄,健康无眼病,体重16~18g,雌性。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25只。在手术显微镜下将5μl含有1×105空斑形成单位/ml的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接种入小鼠右眼前房内,建立单疱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的小鼠模型。将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nate, FITC)标记的作用于TNF-α的反义寡核苷酸溶于去离子水中,使溶液浓度为10μmol/L。实验组每只小鼠左眼分别于病毒感染前1d、感染后1d、感染后4d球结膜下注射10μl TNF-α反义寡核苷酸;对照组小鼠则于相同时段左眼球结膜下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感染后第2d开始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双眼眼部改变,详细记录临床体征的改变并进行临床评分:虹膜充血、瞳孔改变、前房炎性渗出、前房积脓和白内障形成等各记为0~3分,总分为8分。于病毒感染后10d处死所有小鼠,获取眼球,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眼球前后段组织学变化,行前房、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腔、脉络膜及视网膜部位的炎性细胞计数。阳性细胞计数为每张切片选取10个有代表性、无重叠、不连续的视野,盲法计数,计算算术平均数。运用免疫组化、计算机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CD3及TNF-α在脉络膜视网膜的表达及每张切片选取10个有代表性、无重叠、不连续的视野进行图像分析,记录其光密度值。两组石蜡切片脱蜡后在荧光显微镜下以488nm光源下观察并拍照。
结果: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接种小鼠右眼后,右眼表现为严重的前段炎症反应:角膜水肿、混浊,虹膜血管扩张,瞳孔缩小,前房炎性渗出物等,左眼前段临床表现较右眼为轻。实验组小鼠左眼炎症反应临床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HE染色后光镜下可见实验组小鼠左眼脉络膜视网膜部位炎性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免疫组化染色后对CD3阳性染色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显示实验组平均光密度值(60.5±10.2)低于对照组平均光密度值(109.6±1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脉络膜视网膜部位TNF-α阳性染色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52.7±11.1和99.4±12.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见实验组左眼视网膜脉络膜部位FITC荧光色素呈现中等强度黄绿色荧光,而对照组未见明显荧光。
结论:采用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接种BALB/c小鼠可建立Von Szily模型。用局部使用作用于TNF-α的反义寡核苷酸能明显缓解单疱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小鼠眼内炎症反应,降低CD3及TNF-α在小鼠脉络膜视网膜的表达,这可能改善单疱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的病理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