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人工性屈光参差模型初探
作者:刘春玲  …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成都610041  点击数989  更新时间:2006/6/26 17:06:33  文章录入:aya610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了解以正常人为模板的人工性屈光参差对立体视的影响。 方法 以30名正常人为模板,在非优势眼前加标准负镜片,建立不同程度立体视受损的人工性屈光参差模型,获取维持不同程度立体视所能耐受的屈光参差、视像不等的极限值,同时检测中心视力和抑制暗点。 结果 正常人维持中心凹立体视、黄斑立体视、周围立体视及立体视崩溃前所能耐受的人工性屈光参差的极限值依次增大,分别为:1.32±0.89D、1.69±0.89D、2.23±1.51D、2.71±1.42D;所能耐受的视像不等极限值亦依次扩大,分别为:3.57±2.39%、4.23±2.46%、5.7±2.81%、6.8±3.02%;同时测得的中心视力(Jeager 近视力)下降,抑制暗点增大。 结论 随着人工性屈光参差增大,正常人的双眼视像不等扩大,屈光度数高侧眼的中心视力下降、抑制暗点扩大,立体视觉受损加重。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