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上颌窦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广泛侵犯眼眶与筛蝶窦1例
作者:吴文灿  …  文章来源: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温州 325027  点击数1919  更新时间:2006/6/27 12:25:39  文章录入:wuwencan118  责任编辑:毛进
横纹肌肉瘤为少见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眼眶,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眶内恶性肿瘤,但起源于上颌窦且侵犯眼眶及多组鼻窦的胚胎型横纹肌肉瘤较罕见,特报道如下。 患者女,15岁,因进行性右眼前突、肿痛2月,视力丧失1周于2006年6月13日入院。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塞、流涕、涕中带血,未在意。后出现右眼睑轻度红肿,伴眼痛、畏光、流泪及上列牙齿疼痛,至当地医院行鼻窦CT扫描,诊断为“右侧鼻窦炎”,以抗生素抗炎治疗无效,病情加重,右眼进行性眼球突出,视力急剧下降,右眼肿痛及上列牙疼痛加剧,转上级医院,拟诊“右鼻窦炎并眶内感染”,予以强效抗生素治疗9天无效,右眼视力丧失。眼眶与鼻窦CT显示右眼全组鼻窦新生物累及眼眶,考虑“右鼻窦肿瘤累及眼眶”而转诊我院。入院查体:Vod:无光感,Vos:1.2。右眼球高度突出,固定于外展位,各方向活动不能(图1);眼睑红肿,睑裂闭合不全;右眼球混合性充血,球结膜显著水肿,角膜中央小穿孔,虹膜前粘连,前房极浅,眼内结构看不清。眼眶与鼻窦CT显示右上颌窦、筛窦及鼻腔巨大软组织肿块,上颌窦内侧壁、顶壁与眶纸样板广泛破坏,肿瘤突入眼眶,眼球向颞侧明显突出移位,视神经内直肌等因肿瘤占位压迫而显示不清楚(图2)。胸透及腹部B 超均未见异常。入院诊断:①右鼻窦恶性肿瘤侵犯眼眶;②右角膜溃疡并穿孔;③右鼻窦炎并眶内感染待排。入院后“罗丝芬”抗感染,鼻内镜下上颌窦抽液进行细菌培养+药敏+分泌物涂片找真菌未见异常。鼻内镜下发现右侧筛泡高度隆起,筛窦新生物填塞鼻腔,鼻中隔轻度右偏,鼻道未见脓性物,鼻咽部光滑无新生物。鼻内镜下取筛窦肿瘤组织行病理切片检查,镜下显示鼻道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检查显示:小圆细胞vementin(+),部分细胞desmin与HHF35(+),而myoglobin、CK、NF、L26、CD、Cyn、NSE、CgA均(-),CD56(+/-),病变符合鼻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图3)。完善术前常规准备,全麻下行右眶内容剜除+鼻窦肿瘤切除术,肿瘤切除范围包括筛窦、蝶窦、上半部分上颌窦及右鼻腔整个外侧壁,术后转肿瘤医院行放疗及化疗。 讨论 横纹肌肉瘤(RMS)为罕见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缺乏横纹肌组织的器官和部位如眼眶,原发于鼻腔鼻窦者极少,因其缺乏特征性而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本患者早期表现为鼻塞、流涕、涕中带血、右侧上列牙疼痛,且早期CT显示上颌窦高密度不规则影,故容易与上颌窦炎相混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进行性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眼睑红肿,CT显示眶内与右侧全组鼻窦不规则高密度影,且骨质部分缺损,容易误诊为鼻窦炎所致眶内感染。经大剂量抗生素强效抗感染治疗无效,病情进一步恶化,右眼视力丧失,CT及MRI显示病灶快速进行性浸润,鼻窦穿刺抽液细菌学检查阴性,才考虑极可能系鼻窦恶性肿瘤侵犯眼眶所致。最后经鼻内镜下取筛窦病变组织病理检查,镜下发现为鼻道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病理诊断除常规HE染色外,应运用免疫组化染色进行鉴别诊断。本患者免疫组化检查显示小圆细胞vementin(+),部分细胞desmin与HHF35(+),而myoglobin、CK、NF、L26、CD、Cyn、NSE、CgA均(-),CD56(+/-),支持胚胎型横纹肌肉瘤诊断。因此,我们认为对此种罕见的发病部位隐蔽而深在、早期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均不具特异性的、病变呈进行性发展的病例应高度怀疑恶性病变可能,及时行组织病理检查与免疫组化检查,最后根据病史、临床体征、影像学资料及病理检查做出正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横纹肌肉瘤分胚胎型、葡萄簇型、梭形细胞型、腺泡型与多型性5型,其中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恶性程度较高,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预后差,容易复发与转移。横纹肌肉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其预后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多采取手术为主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措施。术式和切除范围取决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和临床分期[]。术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分期可作为选择术式和手术进路的重要依据。因考虑该患者瘤体已浸润筛窦、蝶窦及眼眶等周围邻近组织,但未发现明显局部淋巴结转移迹象,因此我们选择手术切除后进行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切除范围包括右侧眶内容物、筛窦、蝶窦、上半部分上颌窦及右鼻腔整个外侧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