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扭动与常规超声乳化模式白内障吸除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刘奕志 曾…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510260  点击数897  更新时间:2006/6/27 22:11:32  文章录入:zengmingbing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探讨扭动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病人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利用快速劈核法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一组运用常规模式而另一组运用扭动模式。记录术中所使用的超声能量及超声时间,检测术后1天、7天及30天的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厚度。测量术后1周及30天的角膜内皮细胞记数。 结果:常规模式组共有262例,扭动模式组有263例。扭动模式组的平均超声时间及超声能量均低于常规超声乳化模式组。对2级、3级及4级核的病人,扭动模式组的平均超声时间是18.45、29.48和 48.39 秒,而常规模式组的平均超声时间是25.14、36.45及 61.44秒。扭动模式组的平均超声能量是3.15、7.48和14.08,而常规模式组的平均超声能量是3.48、 8.47 及16.5,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角膜水肿及中央角膜厚度测量显示,扭动模式组角膜水肿率在术后1天及7天均低于常规模式组,术后1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天及7天的最佳矫正视力扭动模式组均大于常规模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30天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扭动模式组在术后7天及术后1月角膜内皮丢失为320± 378 及 467 ± 523,明显低于常规模式组的435±472及567± 513。 结论 扭动模式较常规模式超声乳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可以减少术中的超声时间及超声能量,减少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促进视力的早日恢复。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