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题目: 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探讨
b) 作者: 何维铭 骆顺发 骆骏
c) 单位: 荆州市妇幼保健院 荆州市荆中路201号 邮编:434020
d) 目的: 手术效果评价标准、影响视功能恢复的因素、计算手术量的问题
e) 方法: 材料:共182例,男85例,女97例
斜视度的检查方法:角膜映光、三棱镜遮盖、视野弧法和同视机检查斜视度和双眼视功能
手术方法的选择:(1) 分开过强型(AC/A高)行双外直肌后退,不足部分行内直肌缩短术
(2) 辐辏不足型(AC/A低)行双内直肌缩短术
(3) 基本型(AC/A正常范围)在单眼(一般在弱视眼)上行内直肌缩短术及外直肌后退术
手术效果评价标准:术后斜视度≤±5°为正位,±6°~ ±10°为改善, ≥±10°为失败
f) 结果: (1)近期效果:术后1周随访182例(随访率100%)眼位正位159例(占87.36%), 改善18例(占9.89%), 同视机检查有立体视12例(占7.55%);
远期效果:术后6周随访103例(随访率72.50%)眼位正位85例(占87.36%), 改善14例(占13.59%), 同视机检查有立体视15例(占14.56%);
(2)手术量的计算:从术后1周获正位的159例中取105例来算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量,该组病例中行单眼后退+缩短或双眼后退+单眼缩短手术有55例,平均手术量为14.96mm,平均每后退和缩短14.96mm能矫正3.97°;行单眼及双眼后退有50例,平均手术量9.50mm, 平均每后退和缩短1mm能矫正1.05°
g) 结论: (1)手术效果评价标准:本组病例以术后斜视度≤±5°为手术成功标准,因为术后6周引起的肌肉变化已不太大,术后1周、6周、1年、2年、4年正位率分别为82.52%、82.52% 、81.34%、78.41%、75.23%,差异无显著(p>0.05)因此,我们以术后6周为远期效果的标准
(2)影响视功能恢复的因素:对矫正眼位正位的159例以术后1周、6周、1年、2年、4年查立体视恢复率为7.55%、14.56%、12.34%、11.52%、10.93% ,不理想,原因:1.患儿年龄偏大 2.单眼抑制深,形成弱视 3. 斜视度大 4.忽视有计划同视机训练
(3)计算手术量的问题:我们得出水平直肌后退和缩短各1mm能矫正3.97°(这与有的教材上说的5°有差异),在后退术中平均每1mm能矫正1.05°总之,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的手术量的设计,此外,还要考虑到直肌的宽窄、厚薄、手术者的熟练程度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