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囊袋后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于小儿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思泉  …  文章来源: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 100730  点击数1184  更新时间:2006/6/29 11:58:09  文章录入:zhsq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探讨囊袋后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人工晶体计算及相关并发症,评价其预防后发障及渗出机化膜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5例36只眼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施行白内障吸除及晶体囊袋后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例选择6个月至5岁或眼球震颤不合作行YAG激光的患儿。手术方法除了常规操作步骤外强调连续环形撕前囊和后囊,前囊口6mm,后囊口5-5.5mm,一定居中,完全吸除赤道部皮质。使用袢较硬的人工晶体(如PMMA、AMO AR40e或Alcon SA60等),后囊撕除时粘弹剂是注入囊上而不是囊袋内,这样有利于人工晶体光学面嵌入后囊口后通过两个“C”型袢将前后囊压闭合。如果后囊撕除时损伤玻璃体前界膜,一定先用囊膜剪沿瞳孔缘剪断玻璃体条索再植入人工晶体于睫状沟,确认玻璃体已压入玻璃体腔再嵌入晶体光学面,缩瞳确保瞳孔圆形和前房形成。与同期施行的后囊撕除联合玻切及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的32例41只眼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囊袋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第1天前房轻度渗出反应2只眼,用激素眼药水3天后完全吸收;术后1周人工晶体光学面脱出后囊口1只眼;术后3月人工晶体度数与预留度数误差1.5D2只眼、2D1只眼,人工晶体轻度移位2只眼;术后6月眼震较明显的2只眼,人工晶体轻移位2只眼,瞳孔轻度变形2只眼,未见人工晶体夹持和后发障。囊袋内人工晶体组:术后第1天前房渗出反应15只眼;术后1+周瞳孔粘连变形16只眼;术后3+月人工晶体夹持6只眼,人工晶体脱出囊袋外13只眼,眼震6只眼,人工晶体前膜7只眼,后发障及后囊机化膜12只眼。统计学处理:囊袋后组在前房渗出反应、瞳孔变形、人工晶体夹持、人工晶体前膜及后发障方面明显优于囊袋内植入组。 结论:本组探讨的囊袋后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于小儿白内障是适合的手术,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反应轻,尤其是预防后发障有独特的效果,但远期的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