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临床研究
作者:姚佩君  …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200031  点击数858  更新时间:2006/6/29 12:19:10  文章录入:姚佩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讨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LASEK) 临床效果及像差变化规律。方法: 22例38眼-8.00D以下LASEK术眼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年龄,性别,屈光度,视力和高阶像差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接受CRS-Master像差引导LASEK,对照组接受常规TSA模式LASEK。术前、术后1、3、6月测量暗瞳直径、主觉综合验光、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WASCA(Carl Zeiss)像差仪采集客观像差数据。SAS 8.02 for windows 统计软件分析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预测性和术后高阶像差变化。结果: 术后6月,所有术眼裸眼视力均达1.0以上,83%术眼等效球镜在±0.50D以内。无一例BCVA下降。屈光状态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4阶像差RMS值为(0.30±0.09)μm,低于对照组(0.43±0.18)μm(P=0.0186)。球差Z(4,0)系数为(-0.62±0.20)μm,优于对照组(-0.89±0.44)μm(P=0.0253)。术后各随访时点之间高阶像差无明显波动。实验组球差RMS 4和Z(4,0) 较术前增加的幅度低于对照组,总体高阶像差和3阶彗差变化同对照组无差异。实验组总体高阶像差RMS值和球差分别与实际矫正屈光度间有相关性,且相关性高于对照组。结论: 像差引导LASEK治疗近视效果确实、安全、稳定,具良好预测性,可有效减少术源性球差,高阶像差与矫正度数存在相关性。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