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眼外伤无光感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王丽芳  文章来源:山东省鲁南眼科医院 276002  点击数1050  更新时间:2006/6/30 15:43:08  文章录入:guowang600  责任编辑:毛进
严重的眼外伤是当前致盲率较高的疾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面临严重的眼外伤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我院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共收治眼外伤致无光感病人62例(63只眼),这些病人因为突遭眼外伤均出现了各种心理障碍。对这些病人除进行有效积极的治疗外,心理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对62例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对促进病人的治疗及康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62例,男53例,女9例,年龄6~56岁,平均31、5岁,所有病例眼内损伤严重,其中爆炸伤18例、拳击伤12例、刀刺伤10例、车祸伤9例、其他13例、其中一例为双眼受伤、其余均为单眼受伤。50例行清创缝合保留眼球,4例因无法修复行一期眼球摘除并眼胎植入、3例行二期眼球摘除并眼胎植入。 1、2 心理分析 1、2、1 痛苦、愤怒 病人多为中青年突遭意外事故心理上无法接受,感觉异常痛苦、愤怒,眼球摘除者表现尤甚。 1、2、2 悲观、失望 有些 病人得知视力已丧失,不能正确对待,陷入悲观失望中不能自拔。 1、2、3 抑郁 有的病人伤后老是抱怨自己运气不佳,反复思考为什么眼外伤是自己而不是别人,自艾自怨、闷闷不乐。 1、2、4 焦虑、恐惧 对于眼外伤虽能接受但他们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特殊位置,担心的主要问题是视力能否恢复。 1、2、5 挫折 病人的挫折心理大多表现为攻击型,易发怒、暴躁,常常有对立的行为,不论对医护人员、亲友或者其他都是如此,常常因为小事情而发怒,难以自控,甚至无缘无故发火。 2 护理 2、1 患者住院时情况比较紧急,接诊护士迅速安置病人,对面部的血渍及污物进行清洁处理,用无菌纱布覆盖伤眼,勿对伤眼施加压力。护士应该理解病人突发变故带来的负性心理,允许病人发泄自己的情绪,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同情他们的苦衷,生活上给予细致的关怀与体贴,有目的的和病人谈话,使病人的不良心理得到宣泄,促使其心理转变,利用交流技巧,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家庭环境,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从心理上给予支持与安慰,帮助他们尽快从紧张、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使其轻松愉快的接受治疗。2、2 引导病人正确认识伤残, 改变认知。告诉病人事故已经发生,任何消极情绪不但于事无补,而且只能加重自己的精神压力和身体痛苦,告诉病人现在最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3 病人伤后对于自己是否会致盲以及眼球能否保留经常胡思乱想,非常希望对于自己的状况有个明确的了解,如果护士对于病人的询问只是简单的回答,只能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我们采取了善意的语言劝导病人,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告诉他们伤眼经过手术治疗也许还可以恢复光感,医生会尽最大努力来修复伤眼并保留眼球,让病人在希望中接受治疗。 2、4 对于眼球摘除后有过激行为的病人,护士应该谅解,绝对不能和病人发生争执,必要时应回避,待病人情绪稳定后再给予适当的劝说与鼓励,消除其消极的情绪,告诉患者伤眼虽无法保留,但医生已尽力修复和保留了眼的组织结构,外观将不会带来明显的影响,使病人在治疗的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2、5 对于悲观失望的病人,护士要经常安慰鼓励病人,掌握其思想动态,阻断病人负性心理,促使其心理转变,重视患者家属、亲友对患者心理的作用[1],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让家属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争取家属的配合,家人随时陪伴在患者身边,使患者心理得到安慰,让他觉得在战胜疾病的过程中他不是孤立无援的,他的身边还有家人、医务人员的帮助。加强同类患者间的相互支持,利用患者之间的现身说教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应严密观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 结论 通过对62例眼外伤无光感患者的心理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我们认识到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及不断完善,患者不仅希望躯体疾病能得到良好的治疗,心理问题也能得到解决,使他们真正感觉到医护人员是以朋友、亲人的角色来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良好的躯体状态,形成身心之间的良性循环。正确的疏导、融洽的护患关系可以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让患者以坦然的心态面对新的人生,从而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参考文献 1史玉琴。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70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