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卫群  文章来源:45005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点击数1330  更新时间:2006/6/30 18:40:22  文章录入:xiwang389  责任编辑:毛进
[摘要] 目的 探讨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分类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125例(125例)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型,分别采用小梁切除和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或同时联合玻璃体切除术,以及睫状体光凝治疗。结果 根据临床表现将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分为五种类型:房角后退型、粘连增殖型、无晶状体型、新生血管型和虹膜缺损型。手术成功率标准为:一次或多次抗青光眼手术后,不用或用抗青光眼药物,21mmHg≤眼压≤6mmHg和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随访时间6~30月,平均(13.33±5.54 )月。最后本组125例中98例的眼压被控制,成功率为78.40%,20例(16.00%)眼压仍高(>21 mmHg),7例(5.60%)发生低眼压(<6 mmHg)。其中房角后退型的成功率为88.10%,粘连增殖型的成功率为86.11%,无晶状体型的成功率为73.91%,新生血管型的成功率为53.33%,虹膜缺损型的成功率为55.56%。本组95例(76.00%)视力与术前相同或提高, 其余30例(24.00%)视力下降。术后出现晶状体浑浊或晶状体浑浊加重(白内障)7例,眼球萎缩3例,低眼压黄斑病变1例,脉络膜脱离1例,视网膜脱离1例和薄壁滤过泡感染1例。结论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治疗比较困难,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型有利于了解和治疗这种眼病。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