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为常见外眼病,临床治疗多为手术切除,但其复发率可高达20%~50%,且复发后生长迅速,刺激尤甚,给再次治疗带来困难,近年来我院用平阳霉素结膜下注射治疗翼状胬肉50例53眼,取得较好疗效。特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共观察50例53眼,其中3例为双眼患者,男18例,女35例,年龄23岁到64岁,职业为农民26例,工人18例,其中9例为其他,均为门诊病人。
本文治疗对象为进行性翼状胬肉,为便于统计疗效,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型,重型,复发型三种。轻型:胬肉头端侵入角膜内缘不超过2mm,体部宽度在5mm以下,充血肥厚较轻;重型:胬肉组织侵入角膜内侧2mm以上,或者侵入2mm而体部大于5mm,充血肥厚较重的也列入此型;复发型:手术后胬肉组织再次充血,进行性生长,超过角膜缘者。
2. 治疗方法:常规冲洗结膜囊,表面麻醉,取平阳霉素10mg,加2%利多卡因2ml稀释,另取2%利多卡因1ml,加入地塞米松5mg备用,取平卧仰位,用5号针头在胬肉颈部注射平阳霉素0.3ml,使整个胬肉颈体均苍白色。进针时应避开血管,并尽量避免药液进入健康结膜下。此外,下穹隆结膜注射地塞米松5mg,若结膜下出血,则轻轻压迫5分钟。
3. 治疗效果:(1)疗效标准 痊愈:翼状胬肉头端,体部变白萎缩或头端后退在角膜缘以外者。显效:头体部萎缩变白,裂隙灯检查体部尚有少量树枝血管者。无效:注射后胬肉组织仍充血并进行性生长者。(2)疗效分析 50例53眼追踪观察最长5年,最短6个月,所有病例注射本药后,自觉症状均有好转,眼部充血减轻或消退,无一例恶化进展。(3)注射后反应:部分病例有眼红,眼磨,轻度充血,水肿,经口服消炎痛1—3日,刺激症状逐渐缓解,未发现感染及其他不良副作用,嘱病人1个月后在诊。
讨论:
翼状胬肉为农村常见病,多发生在户外工作者,由于日光,风沙,灰尘等长期刺激使结膜下组织发生非感染性炎症,在炎症的自溶过程中,进一步产生“促进血管新生因子”使膜状血管侵入角膜,形成翼状胬肉。1980年王兴淼等曾用争光霉素结膜下注射取得较好疗效,本文所用平阳霉素,是争光霉素进一步研究改良的新产品,是争光霉素多种组合成分中的一个单一组分A5,能抑制胸腺嘧啶核进入DNA,并能直接与DNA链结合,而使DNA的单链断裂,影响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与争光霉素主要成分A2相比,毒性小,抗癌作用强,使用本品做结膜下注射,近期疗效明显,重型患者有的注射三次,即可基本痊愈。该方法时间短,见效快,无副作用是本疗法的一大特点。在短期内,不仅能抑制翼状胬肉生长,造成萎缩,还可使球结膜恢复正常状态。对复发型翼状胬肉疗效也很显著,适合农村及基础医院无显微手术条件的,可集中进行治疗,且收费低,治疗简便,无痛苦,不影响劳动,是一种较理想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只得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