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可调节人工晶体眼的波前像差和远期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吴文捷 张…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510060  点击数1187  更新时间:2006/6/30 21:59:57  文章录入:wuwenjie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研究可调节人工晶体眼的波前像差,及调节引起的像差变化。并观察可调节人工晶体术后远期临床效果,以探索白内障术后生理视功能重建的可能。 方法:5名患者(3男2女,平均61岁)6眼植入可调节人工晶体1CU。术后3月检测5mm瞳孔直径下非调节状态的波前像差,并对其中2眼进行调节与非调节状态下的波前像差分析。术后随访18月,使用主观镜片诱导实验、客观自动动态验光仪测量可调节人工晶体1CU的调节幅度。使用裂隙灯后反光照像技术和EPCO2000软件,分析术后囊袋内稳定性及并发症。 结果: 可调节人工晶体眼总波前像差均方根值RMS为1.063±0.376(0.813±0.38)* μm,总高阶像差为0.467±0.155(0.232±0.045) *μm,彗差0.135±0.058(0.147±0.048) *μm,球差0.199±0.051(0.063±0.057) *μm,三箔差0.055±0.023(0.103±0.054) *μm,高阶散光0.346±0.200 (0.045±0.027) *μm。非调节与调节状态下波前像差的RMS差值为:总波前像差0.017μm,总高阶像差0.175μm,彗差0.164μm,球差0.078μm,三箔差0.065μm,高阶散光0.035μm。术后18个月调节幅度主观法为1.25±0.40D,客观法为0.60±0.25D。后反光裂隙图片显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和移行多从术后9~12个月沿着人工晶体的4个襻向光学区延伸。1眼术后16个月因PCO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1眼术后12个月发生囊袋阻滞综合征,调节能力丧失,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调节幅度恢复至1.0D。 结论:可调节人工晶体植入眼非调节状态下的波前像差,尤其是球差和高阶散光与正常眼相比有升高趋势。调节状态下可调节人工晶体眼的各项波前像差均发生变化。可调节人工晶体远期临床观察,发现其只能保持有限的调节幅度,PCO和囊袋并发症有待克服。 注:*为本课题组的正常眼数值。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