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Purtscher’s-like 视网膜病变
作者:戴荣平、…  文章来源: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眼科  点击数1642  更新时间:2006/7/4 21:24:27  文章录入:derricka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明确Purtscher’s-like 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以来经眼底彩色照相或FFA证实的Purtscher’s-like 视网膜病变9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预后情况。 结果:9例Purtscher’s-like 视网膜病变中,男3例,女6例,年龄从15到53岁不等,中位年龄24岁。双眼9例18眼,单眼1例1眼。原发疾病如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系统性血管炎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不明原因2例。患者的视力从LP到0.07不等。眼底共同特点是视乳头周围棉絮斑,黄斑周围Purtscher斑,小片或线状视网膜浅层出血,无硬性渗出。4人进行了眼底FFA检查,表现为视乳头周围无灌注区,范围大小不等,小动脉闭塞,视网膜循环时间明显延长,2例视乳头晚期高荧光。治疗以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活血中成药为主。随诊时间最长3年。2例患者在眼科就诊后不久死亡,2例失访,其他视力变化不等,最好者从双眼FC提高至0.7。眼底棉絮斑、Purtscher斑和出血均逐渐吸收,最终多有视神经萎缩、血管白线。 结论:Purtscher’s-like 视网膜病变多见于免疫系统疾病,治疗效果总体欠佳。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