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玻璃体腔内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作者:邹玉平, …  文章来源:广州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510060   点击数1029  更新时间:2006/7/5 15:33:22  文章录入:aya610  责任编辑:毛进
背景:临床上常常遇到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数月或数年后因某些原因脱位, 坠落至玻璃体腔。按常规方法,需行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PPV)后,将IOL推到前房,再从角膜或巩膜切口拉出IOL襻进行缝线固定,方法繁且术后反应重。我们探讨了一种无需经前房的缝线固定法。方法:A. 作5个小结膜瓣,其中三个为PPV进口处,两个为固定缝线处。B. 固定缝线处作巩膜隧道以备埋藏线结。C.外路法安置好聚丙烯缝线。D.做PPV切口,切除玻璃体。E.重水注入以保护视网膜,维持眼球不塌陷,并将IOL浮起。F.自PPV口拉出眼内段聚丙烯线,中间剪断,两断端各打一个“套马索”结。G. “套马索”结送回眼内,各套住一个IOL襻,拉紧。H. 自眼外拉紧聚丙烯线两端,使IOL进入睫状沟,再将聚丙烯线通过缝合固定于巩膜上,线结埋藏于隧道内。I. 完成PPV操作。结果:3例患者使用此方法,手术时间分别为55min、35min、30min。术后角膜无水肿,视力恢复均接近术前矫正视力,无眼内出血。分别观察18m、9m、1.5m,无IOL位置不良,无聚丙烯线结外露。结论:本法可减少对术眼的创伤,避免术中眼球塌陷,减少术后散光、术后出血等发生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