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15例婴幼儿外斜视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刘桂香  …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266003  点击数2164  更新时间:2004/5/28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斜视临床相关因素。病人和方法:回顾了1996.1~2004.4所有在我院诊断为外斜的病人,符合下列标准的15个病人选入本研究中:①1周岁前被小儿眼科医生诊断为外斜;②发生于4月龄后的外斜;③无器质性眼疾病(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晶体后纤维增生等)。询问孕产史、是否早产儿,有无外伤或神经系统疾病;检查斜视角、眼球运动以及同视机和立体视功能。平均随访5.9年(半年~8年)。结果:平均诊断年龄为8.7月(4~12月)。早产儿3个,双胎儿2例(1例均为外斜视,1例1人为外斜视,1人为调节性内斜视),伴脑瘫儿1人。1人有轻度近视,10人远视,3个弱视。5个为间歇性、10个为恒定性。平均斜度为32△(25-60△),伴斜肌异常、DVD或眼球震颤者3人。11人戴镜和综合弱视治疗,10人行手术治疗。结论:结果显示,婴幼儿外斜视少见。这种发生于生后早期的外斜视与脑瘫、产儿等有关。患儿的双眼视功能低下,即使是表现为间歇性的外斜视也只有3人有100秒弧以上的立体视功能。尽管多数手术患儿早期手术矫正眼位并达到了好的结果,但双眼视觉改善仍令人失望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