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高度近视黄斑的微视野改变
作者:秦要武 徐…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点击数1361  更新时间:2006/7/6 21:33:26  文章录入:秦要武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采用NIDEK公司的MP-1微视野仪检分析测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的功能损害特征及相关因素。 方法:我院门诊252眼高度近视入选,所有患者屈光度)-6D,黄斑区无明显疤痕及出血,Fuch’s斑,无其他重要眼疾和全身疾病,30例正常眼为对照,年龄与实验组相匹配。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长,MP-1微视野仪检测黄斑中心10度范围光敏感度,检测程序为GoldmanⅢ,4-2-1模式,刺激黄斑10度范围,起始刺激20db。参照OCT分析图将黄斑区分为外中内三区(2度,4度,10度),及上,下,鼻,颞四个象限。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1)MP-1检测黄斑2度结果与最佳矫正视力相匹配。2)高度近视患者分为2组,矫正视力>1.0组黄斑2度结果基本正常,与对照组无差异,上象限均值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矫正视力<1.0组,黄斑3区均值均下降,依次为内区,外区,中区,各象限均值均下降,依次为上,颞,鼻,下侧。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3) MP-1检测结果与屈光度,轴长,年龄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依次增大。 结论:1)高度近视患者在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之前已经出现黄斑区功能损害。2)高度近视首先损害上血管弓附近视网膜功能有象鼻颞侧发展的趋势。2度功能损害是中心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出现于外区视网膜功能损害之后,可有一快速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