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选用仅磷脂酶B(PLB)基因不同的同源配对菌株,探讨白色念珠菌胞外磷脂酶B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毒力作用。
方法:
1.体内实验
蛋黄培养基检测比较两菌株的磷脂酶活力;通过建立两菌株兔角膜感染动物模型,观察角膜病变程度,比较两菌株的毒力。
2.体外实验
通过建立两菌株孢子与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基质细胞共同孵育体系,观察两菌株对细胞的影响,确定PLB的作用机制。
结果:
1.白色念珠菌磷脂酶B基因缺失株及其母体株的磷脂酶活力不同(t=3.485,P=0.009);两菌株在兔角膜组织中均呈垂直方式生长;接种后2d两菌株菌丝浸润深度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313,P=0.002);而其他时间点两菌株菌丝浸润深度间及各时间点的临床表现、炎症反应程度间无明显差异(P>0.05)。
2.两菌株的菌丝生成率、黏附于角膜基质细胞的菌丝数量无差异(P>0.05),而两菌株破坏穿透细胞膜的菌丝数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0.339,t=2.871,P=0.009);PLB可使培养上清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升高;母体株组早期凋亡细胞、细胞膜破损细胞的百分比均高于缺失株组,而正常活细胞的百分比母体株组低于缺失株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结论:
白色念珠菌胞外PLB是白色念珠菌四类胞外磷脂酶中的主要一类;白色念珠菌胞外PLB与菌丝的生长方式无关;白色念珠菌胞外PLB通过降解细胞膜中的磷脂,破坏细胞膜,发挥其促进真菌初期侵袭角膜组织的作用,而在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的全过程中不是主要的毒力因素,对它的干预不会改变真菌性角膜炎的病理损害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