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小鼠角膜损伤修复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作者:李岚 赵靖…  文章来源: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266071   点击数1367  更新时间:2006/7/7 11:03:25  文章录入:aya610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探讨小鼠角膜损伤修复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三棱针穿刺小鼠角膜,制作角膜损伤修复和瘢痕愈合的动物模型。收获伤后3d和14d的角膜,以未受伤角膜为对照,进行芯片杂交实验。Bayesian调节性t检验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y expressed gene,DEG);按Gene ontology分类法对DEG进行分类。Real-time PCR检测伤前、伤后3d和14d的部分DEG的mRNA的差异性表达。结果:①DEG的概况:伤后3d和14d的DEG分别为487(2.28%)和737个(7.51%),以未知功能基因为主,约占48%;其次为细胞生长和维持、器官发生、蛋白质及核酸代谢类基因,约占40%;伤后3d上调基因与下调基因的比例约为1:3;伤后14d上调基因与下调基因的比例约为2:3。②伤后3d和14d特征性的DEG:前者主要为信号转导和细胞粘附分子;后者主要为血管发生、炎症相关的基因。③变化明显的DEG:肌球蛋白家族、某些未知功能的基因序列和神经生长因子。④Real-time PCR对部分基因的检测结果:与芯片实验基本相符。结论:基因芯片技术能有效分析角膜损伤修复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提示不同病理过程的分子基础,预测具有潜在研究价值的基因和整体研究的方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