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9204例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苏冰,…  文章来源: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 武警部队眼科研究所 450052  点击数1297  更新时间:2007/3/26 15:33:32  文章录入:武警眼科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比较研究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和标准LASIK手术矫治近视的疗效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2003年6月—2006年6月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9204眼,男2150例,女2502例,年龄18~54岁,平均(24.53±3.56)岁,术前屈光度-2.00~-20.00D;随机抽取同期行标准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226眼,男56例,女67例,年龄18~52岁,平均(25.79±5.21)岁,术前屈光度-0.75~-16.00D。按屈光度分为A组(0.00~-3.00D)、B组(-3.25~-6.00D)、C组(-6.25~-10.00D)、D组(-10.00D以上),随访6月,对比观察两种术式对近视患者角膜厚度(光区大小无统计学差异)及视觉质量(视力、总体像差、对比敏感度、屈光度回退)的影响。结果 A组:两术式角膜切削厚度无差异(t=1.426, p>0.05),视力、像差RMS、对比敏感度(明视、眩光、暗视)及屈光度回退量的变化也无统计学差异(t=0.380, 2.008, 0.664, 0.554, -0.884, 0.924, p>0.05);B组:两术式角膜切削厚度后者明显大于前者(t=4.000, p<0.01),像差RMS变化后者较前者明显(t=-2.127, p<0.05),暗视下对比敏感度后者较前者降低明显(t=2.461, p<0.05),而视力、对比敏感度(明视、眩光)及屈光度回退变化无显著差异(t=0.521, 0.714, 1.008, 0.216, p>0.05);C组:两术式角膜切削厚度后者明显大于前者(t=3.550, p<0.01),视力、像差RMS、对比敏感度(眩光、暗视)及屈光度回退量的变化,后者较前者明显(t=2.621, -2.499, 2.747, 2.548, 2.369, p<0.05),而明视下对比敏感度变化无差异(t=0.616, p>0.05)。D组:两术式后者在各指标变化上都较前者明显(p<0.01)。结论 波前像差引导下的LASIK手术矫治中高度近视可更充分地利用角膜组织,并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视觉质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