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双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症伴梅毒一例
作者:金玮 杨安…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430060  点击数1463  更新时间:2007/4/22 9:07:05  文章录入:fancy1230  责任编辑:毛进
患者,男,53岁。因双眼视力逐渐下降,伴眼红眼痛28天入院。起病后6天患者曾到当地眼科医院就诊,诊断为“左眼开角型青光眼”,给予降眼压治疗,症状稍有缓解,但视力仍继续下降。2006年10月18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检查:双眼视力0.4 ,矫正视力0.6 ,双眼结膜混合性充血阳性,角膜透明,角膜后羊脂状KP阳性,房水闪辉阳性,余无异常,初诊“双眼全葡萄膜炎”,予以抗炎,激素,扩瞳治疗。一周后视力急剧下降至手动,遂来门诊复查,左眼前节反应和玻璃体混浊均较前加重,B型超声检查提示:左眼视网膜绕视乳头呈倒八字型,最高点距球壁 8 mm,左眼玻璃体重度混浊。以“左眼继发性视网膜脱离”收入住院治疗。入 院后行常规检查发现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眼科检查:左眼视力HM/眼前,矫正视力HM/眼前,右眼视力0.6,矫正视力0.6,左眼睫状充血阳性,角膜后可见灰色小颗粒沉着物,房水闪辉阳性,瞳孔药物性散大约6mm, 对光反射消失,晶体皮质微混,玻璃体重度混浊,间接眼底镜下见:视乳头周围视网膜呈灰白色全方位隆起,周边部视网膜可见广泛的萎缩坏死灶。右眼前节反应基本消退,眼底模糊,视盘结构尚清,中周部视网膜小片灰白色渗出,后极部视网膜可见散在的出血点,周边视网膜血管变细,可见血管白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左眼视乳头早期弱荧光,晚期强荧光边界不清,鼻下方视网膜动脉可见充盈前锋,管径粗细不均呈节段状染色。后极部视网膜与周边病灶区视网膜边界大致可分辨,鼻上,颞侧,下方视网膜隆起,其上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诊断:双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症,左眼继发性视网膜脱离,隐性梅毒早期。患者于11月1日行左眼玻璃体切割术,激光光凝术及硅油填充术,术中见玻璃体重度增生,视网膜呈漏斗状脱离,周边视网膜广泛萎缩坏死呈鱼网状裂孔,仅中央残存小面积完整网膜,其表面可见新生血管膜。术后给予抗炎,抗病毒(阿昔洛韦),地塞米松,血栓通静脉滴注,扩瞳治疗。术后一周左眼视力FC/30cm,眼压13.6mmHg(1mmHg=0.133Kpa),右眼视力1.0,眼压16.8 mmHg,左眼角膜后KP阳性,房闪阴性,晶状体皮质较前混浊,眼底:视盘色淡,后极部视网膜平伏,可见色素紊乱,颞上方脉络膜局限性萎缩。右眼前节炎症完全消退,眼底见中周部网膜白色坏死灶,视网膜血管变细仍可见血管白鞘。术后10天患者病情好转准予出院,并嘱其进一步驱梅治疗。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