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数字化裂隙灯前房形态学定量测量的系列研究(一)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前房形态学特征
作者:刘芃帆 贺…  文章来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300052  点击数906  更新时间:2007/5/12 16:58:24  文章录入:fanfan216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是我国最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之一,如能早发现,及时治疗,将可获得理想的防盲效果。由于浅前房是其发病的解剖基础,尤其慢性型,往往具有“渐变”的特征,因此前房形态学的定量测量和跟踪随访,对它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建立自动测量方法,并探讨PACG的前房形态学特征。 方法 2005年5月~2007年4月,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河北省沧州市眼科医院确诊为PACG的患者18例30眼作为PACG组;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青光眼家族史及疑似病史,且无影响前房形态眼病的志愿者19例30眼作为对照组(年龄差异检验p=0.640,性别差异检验p=0.399)。对入选眼使用上海轶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数字化裂隙灯及其相应的测量软件进行了前房形态照相、半自动和全自动测量,获得了6个点处前房深度,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虹膜角膜角和前房容积等参数,使用t检验进行了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 PACG组18例30只眼,A、B、C、D、E、F6个点处前房深度平均值(CT值) 分别为0.19825682,0.69714813,1.0227914,1.45702508,1.7731400,1.9594358;对照组19例30只眼,6个点处前房深度平均值(CT值)分别为0.48484820,1.1166412,1.6161319,2.06155621,2.4116502,2.6707624。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PACG组和对照组前房深度在A、B、C、D、E、F6个点处的测量结果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应用此数字化裂隙灯和前房形态半自动和全自动定量测量法所测得的6个点处的前房深度,可以全面描述PACG患者与非PACG患者前房形态的差异,因此对PACG的早期诊断特别是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跟踪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