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前节缺血致兔虹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改进及相关实验研究
作者:刘敬花  …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 100730   点击数1476  更新时间:2007/5/22 12:43:02  文章录入:haiyun1999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采用上、下直肌离断同时阻塞所有涡静脉分支方法创建兔虹膜新生血管模型,描述其眼压波动情况;裂隙灯定性观察并对比术前后虹膜变化情况,初步确定NVI出现时间,出现率,是否可自发消退及消退时间;免疫组化染色定性观察虹膜新生血管形成和前房角组织结构变化并定量对比虹膜血管变化。 材料与方法 选取日本大耳白家兔35只, 右眼行上、下直肌离断加涡静脉阻塞手术,随机取30只为第一组,术前2天及术后每天测量眼压、裂隙灯下观察、前节照相,至术后25天处死,眼球摘除后行HE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余5只于术后第9天处死,行裂隙灯和光镜下组织学观察。左眼为对照眼不行手术,行眼压测定、裂隙灯下观察及眼球摘除后光镜下组织学观察。 另选取日本大耳白家兔20只,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10只,右眼行眼前节缺血手术,术后25天处死,作为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组;第二组 10只,右眼行前节缺血手术,术后第9天处死,作为虹膜新生血管明显组;左眼为正常对照组。以上三组眼球摘除后行组织学观察,CD34免疫组化染色后光镜下计数虹膜血管数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术后眼压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终稳定于低眼压水平。裂隙灯下虹膜新生血管于术后4~6天开始出现,虹膜新生血管出现率64.3%(18/28),约于术后9天时最明显,此后逐渐消退,至术后25天左右虹膜新生血管基本消退。HE和CD34染色显示:两组实验眼可见纤维血管增殖膜堵塞房角,虹膜表面可见新生血管,术后9天组织学可见睫状体以出血坏死为主,术后25天可见睫状体萎缩明显,两组视网膜组织学均未见明显异常。 虹膜血管定量研究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虹膜血管CD34也可着色,血管分布以虹膜瞳孔缘部为最多,其次为虹膜根部、再次为中间部;虹膜新生血管明显组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组血管分布趋势同正常对照组,但是三个部位每高倍镜下血管数差异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对照组、术后第9天处死组及术后25天处死组三个部位血管计数对比显示:前节缺血术后虹膜瞳孔缘部、虹膜根部及中间部血管数都有增加,其中以虹膜瞳孔缘部增加最明显,其次为虹膜根部、中间部;而且以上三个部位血管数于术后25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结论 利用上、下直肌离断加涡静脉阻塞致前节缺血方法制作的实验性虹膜新生血管模型是一种操作简单、相对廉价实用、虹膜新生血管出现率较高的动物模型。组织学上兔虹膜新生血管主要出现于虹膜前表面层和基质层,以虹膜瞳孔缘部为著,其次为虹膜根部,较少分布于虹膜中部;且可随时间逐渐消退。据此推测家兔虹膜新生血管多发生于虹膜瞳孔缘部 ,并向虹膜根部延伸以致房角粘连关闭。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