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波前引导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效果的初步观察
作者:陈辉 于靖  文章来源: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226001  点击数1681  更新时间:2004/5/29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探讨波前引导LASIK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后对在视力、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和等方面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将34例(68眼)拟行LASIK近视及近视散光矫治的患者随机分成波前引导和传统手术二组,均为17例(34眼)。术前、术后除常规检查外,并进行波前像差(Allegretto 波前像差仪)、对比敏感度测定,分别使用Allegretto Wave准分子激光系统,应用A-CAT和standard软件进行激光治疗,比较二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SCVA)、残留屈光度、高阶像差的变化因素的差异。 结果:明光、暗光下的UCVA、BSCVA二组无差异,但波前引导组的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均高于传统组。明光、暗光下的安全性指数波前引导组和传统组分别为1.15、1.17,1.09、1.13;明光、暗光下的有效性指数波前引导组和传统组分别为1.11、1.16,1.05、1.09。术后1月明光(200lux)、暗光(1 lux)、明光+眩光、暗光+眩光对比敏感度与术前差值比较,二组无差异。波前引导组有明显的过矫(t=2.1886,P=0.0322)。波前引导组术后1月残留屈光度与术后明光、暗光下UCVA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95、-0.4473(P=0.019、0.008)。在7.0㎜瞳孔直径时,二组患者术后高阶像差和各阶像差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术后10天的RMS4值和术后1个月的RMSh和RMS4值,传统组均高于波前引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波前引导组有8眼(23.5%)RMSh低于术前,而传统组仅有2眼(5.9%)。波前引导组术后1个月的RMSh和RMS4值增加倍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时,波前引导组的主导像差以C7为著,而传统组则以C12为主(P<0.05)。传统组RMS值增加倍率与明光下UCVA、暗光下UCVA、明光下BSCVA均有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71、-0.3402、-0.6161(P=0.0005、0.0489、0.0001);波前引导组RMS值增加倍率与明光下BSCVA有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198(P=0.013)。 结论:术后1个月时,波前引导组的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均优于传统组;对比敏感度差值比较,二组无差异;术后总高阶像差和各阶像差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波前引导组的RMSh和RMS4值低于传统组;波前引导组约有1/4的患者RMSh值低于术前;波前引导组导致明显过矫,波前检查的屈光度用于引导尚需校正。 关键词:近视;像差;高阶像差;屈光,眼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