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微创(1.5mm)超声乳化与常规透明角膜切口(3.0mm)超声乳化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像差的变化,将两组手术诱导像差进行比较,旨在研究切口长度与角膜像差变化的关系,比较不同切口长度对角膜光学成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2005年9月~2006年5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3例(74眼),其中男性22例(32眼),女性31例(42眼),年龄41~80岁,平均66.36±10.46岁。手术眼睛分成两组:(1)微小切口组:透明角膜主切口长度为1.5mm,超声乳化针头无袖套保护,劈核器带灌注系统;(2)常规切口组:透明角膜主切口长度为3.0mm,超声乳化针头有袖套保护。术前、术后三月分别用Humphrey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地形图,并在Matlab 7.1平台中采用光路追迹法将角膜地形图中的高度图转换成角膜前表面像差,6.04mm分析直径下,取前6阶24项Zernike进行分析,C3/C5代表散光、C12代表球差、C7/C8代表彗差、C6/C9代表三叶草。术后像差相对于术前像差的变化定义为“手术诱导像差”,分别计算出两组手术诱导散光、球差、彗差、三叶草的大小并进行比较。结果:微小切口组手术诱导散光、三叶草分别为-0.35±0.22D,0.23±0.13μm,常规切口组分别为-0.52±0.33D,0.32±0.16μm,微小切口组诱导像差小于常规切口组(P=0.011,P=0.016);微小切口组手术诱导彗差、球差分别为0.15±0.11μm,-0.02±0.07μm,常规切口组分别为0.17±0.11μm,-0.02±0.06μm,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554,P=0.781)。结论:与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比较,微创(1.5mm)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前表面光学成像质量下降轻微,对角膜前表面形态的保持具有优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