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不同类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时机选择和预后分析
作者:赵秉水 韩…  文章来源:天津市眼科医院 300020  点击数795  更新时间:2007/5/31 9:28:48  文章录入:chuoculist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时机选择和预后效果分析 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3年4月-2007年4月收治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22例(24只眼),男14例,女8例,年龄21-64岁,平均43.8岁,随访1-32个月,平均12.5个月。22只眼在不同时期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填充硅油或惰性气体。术前诊断根据国际葡萄膜炎协会标准。术前术后辅助血管荧光造影,电生理VEP,ERG检查,血清抗体检测及玻璃体和房水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 检测。术前均接受10天抗病毒药物治疗预防性眼内光凝术。 结果:1荧光血管造影,电生理ERG,VEP检查支持临床诊断。 2 血清抗体及玻璃体房水PCR检测不完全支持临床诊断 3 抗病毒药物治疗和预防性眼内激光治疗有效但是不能完全控制疾病进展。 4术后20只眼视网膜复位(90.9%).1只眼视网膜部分复位,1只眼视网膜脱离再发,14只眼取出硅油,3只眼发生低眼压。 5 术后视力提高18只眼(81.8%),无进步3只眼(17.4%),减退1只眼。 结论:1 术前荧光血管造影和电生理B超检查对预后效果分析有利。 2 轻型通过抗病毒药物和预防性光凝术可能能够控制病情进展,无需玻璃体手术治疗。 3 中型和重型必须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节炎症控制后即可进行手术,可获得较好视力。 4 早期诊断和抗病毒药物的应用,预防性眼内光凝术仍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