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可调节巩膜缝线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伟娟 周…  文章来源:天津市汉沽区医院 眼科 300480  点击数1297  更新时间:2007/6/7 16:23:35  文章录入:aya610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评价可调节巩膜缝线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10月~2006年10月间入院治疗23例(29眼)青光眼行小梁切除加可调节巩膜缝线联合丝裂霉素(MMC)治疗,男9例(13眼),女14例(16眼),年龄48~78岁,平均61.52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12眼),难治性青光眼2例,观察4月~12月。结果:23例(29眼)病人,出现浅前房4眼,发生率13.79%,浅前房原因主要是滤过过强,在术后1~5天,浅Ⅰ,浅Ⅱ,浅Ⅲ(根据Spaeth前房分类),滤过泡低平或微隆起通过给散瞳加压包扎,1~5天恢复正常。术后1-10天眼压高3例,角膜水肿,前房不浅,滤过泡低平选择性拆线1或2根调节缝线,再按摩处理,降低眼压,前房变浅,滤过泡形成。术后10天以内尽量不拆调节缝线,只做眼球按摩即可。术后视力不变或升高1~2行为26眼,视力下降1~2行5眼,出院眼压均在8~14mmHg。结论:目前抗青光眼手术主要是小梁切除滤过性手术,滤过术目的就在于使瘘口畅通,房水从前房流经过瘘口到结膜下形成滤过泡。但术后早期浅前房、低眼压是常见的并发症,浅前房发生原因(1)滤过过强(2)角巩膜瓣和结膜瓣渗漏(3)脉脱(4)睫状体环阻塞性青光眼。前房不形成导致周边虹膜前粘连,前囊下白内障,角膜水肿,脉脱大多是因术中眼压突然下降,脉络膜血管扩张,大量血浆漏出液积聚到脉络膜上腔引起脉脱。术中用可调节缝线大大降低了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前房形成可减少虹膜前粘连,进一步开放房角,增加手术成功率。导致小梁切除滤过性手术失败的另一术后并发症是滤过泡瘢痕化,术中应用丝裂霉素可有效地抗瘢痕形成,防止滤过泡瘢痕化而导致滤过道粘连手术失败。由于丝裂霉素有较强的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的作用,阻止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物质,减少滤过口的瘢痕形成,从而术后早期可出现引流过畅或滤过泡渗漏,从而引起浅前房,低眼压(≤5mmHg)及低眼压性黄斑水肿等并发症,术中加用可调节巩膜瓣缝线使巩膜瓣相对牢固缝合可以防止引流过畅,促使早恢复前房,两者有相互制约的作用。因此小梁切除加可调节巩膜缝线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