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不同类型黄斑裂孔行玻璃体手术后的黄斑裂孔的愈合情况,并比较形态的不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随访资料完整的黄斑裂孔患者38例(41只眼),男性9例,女性29例,年龄18-84岁。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16只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21只眼,外伤性黄斑裂孔4只眼。由同一手术者手术,均行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长效气体/硅油填充,部分患者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植入/不植入人工晶体。手术前后常规眼部检查,手术前及手术后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随访6月-4年。结果 (一)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前Gass分期3期10眼,4期6眼,2眼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手术前视力CF-0.1者9眼,0.1-0.3者6眼,0.3-0.6者1眼,手术后视力CF-0.1者5眼,0.1-0.3者6眼,0.3-0.6者2眼,0.6-1.0者3眼,OCT示黄斑裂孔完全闭合者13眼,表现为中心凹形成伴中心凹神经上皮萎缩变薄,1眼有中心凹下色素上皮缺损,1眼中心凹处局限性神经上皮脱离,2眼伴视网膜前膜。未完全闭合的3眼中,1眼裂孔贴附于色素上皮但未关闭,2眼黄斑裂孔开放,表现同手术前形态,其中1眼裂孔直径达1049μm,另1眼黄斑裂孔边缘抬起;(二)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手术前视力LP1眼,HM5眼,CF-0.1者12眼,0.1-0.3者2眼,手术后LP1眼,CF-0.1者9眼,0.1-0.3者8眼,0.3-0.6者3眼。手术后视网膜均复位。OCT示黄斑裂孔完全闭合者15眼,表现为中心凹形成,其中10眼伴中心凹神经上皮萎缩,5眼伴黄斑神经上皮劈裂,3眼伴黄斑囊样水肿,2眼显示残留玻璃体后皮质。6眼黄斑裂孔未闭合,均是裂孔边缘贴附于色素上皮,其中1眼裂孔下方残留玻璃体后皮质;(三)外伤性黄斑裂孔:手术前视力分别为HM/BE、0.02、0.08、0.1,手术后视力0.15、1.0、0.1、0.1,手术后3眼黄斑裂孔闭合,表现为中心凹形成,2眼伴中心凹神经上皮萎缩,其中1眼中心凹下局限性神经上皮脱离,另有1眼黄斑裂孔贴附但未闭合,伴神经上皮萎缩,有明显的注视点移位。结论OCT可明确不同类型黄斑裂孔患者玻璃体手术后黄斑裂孔的闭合情况及形态改变。黄斑裂孔闭合者均表现为中心凹形成,中心凹神经上皮萎缩,可伴有中心凹处局限性神经上皮脱离,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可伴有神经上皮劈裂或水肿。特发性黄斑裂孔可伴有视网膜前膜,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则可显示有玻璃体后皮质残留。黄斑裂孔未闭合者多表现为裂孔贴附于色素上皮但未关闭,特发性黄斑裂孔未闭合者可保留裂孔边缘卷曲抬起等手术前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