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鼻腔内注射聚肌胞引起双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例
作者:齐越   丁…  文章来源: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100730  点击数1651  更新时间:2007/6/12 16:43:02  文章录入:aya610  责任编辑:毛进
患者,女,44岁,主因“右鼻腔注入聚肌胞、利多卡因后双眼黑曚一天”入院。一天前患者于当地乡村医院行鼻炎治疗,右下鼻甲注入药物(聚肌胞、2%利多卡因)后,双眼突然出现黑曚,伴四肢、面部发麻,不伴眼痛、眼胀及意识障碍等。在外院诊为“双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中毒?”,予神经营养,扩血管,降眼压,口服激素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查体:视力:右眼:指数/40cm,左眼:无光感,眼压:右:13.8mmHg,左:10.6mmHg,双角膜清,KP(-),前房中深,房闪(-),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5mm,右眼对光反射迟钝,左眼对光反射消失,双眼晶体清。眼底:双眼视盘边界清,色淡红,C/D=0.3,动脉变细,多处动脉末梢呈黄白色,黄斑区呈樱桃红斑,后极部视网膜水肿,多处网膜下呈黄白色渗出病变(如图1)。行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示:双眼动脉期:视盘及视网膜动脉充盈迟缓,可见荧光素充盈前沿小血管弥漫性扩张渗漏,视网膜弥漫性大片状无灌注区;晚期:广泛视网膜小血管渗漏加重,部分视网膜小动脉仍无荧光素充盈(如图2)。门诊以“双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收入院。入院后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 st;静脉输入脉普宁 400mg Qd;口服乙酰唑胺 250mg Bid;口服阿司匹林,复方血栓通胶囊,银杏叶胶囊,怡神保及眼球按摩等治疗,并急诊于局麻下行“右眼玻璃体切除+栓子剥除+眼内光凝术”,术中玻璃体切除后,剥除黄斑区栓子,将栓子切断(但因栓子过大且比较坚硬仍位于小动脉内),同时用532激光击除周边视网膜血管内栓子。术后加用双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 2ml Qd,术后第五天视力右眼:0.1,左眼:光感,眼底:右眼后极部大部分血管末梢黄白色栓子消失,左眼后极部网膜原栓子对应处可见片状网膜出血(如图3)。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示:右眼:动脉期:视盘主干动脉充盈正常,可见拱环,周围小动脉荧光素充盈前沿,黄斑区可见约2×3PD大小界清暗区,拱环周围小血管渗漏明显;晚期:拱环周围小血管渗漏明显,呈现团片状高荧光;左眼:拱环周围视网膜小动脉无荧光素充盈,毛细血管扩张渗漏明显(如图4)。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示:大致正常,颅脑核磁共振及血管造影示:双侧额叶多发异常信号,右侧额叶皮层下缺血灶,颅内MRA未见明显异常。出院时右眼视力:0.2-,左眼视力:光感,眼底无明显变化。 讨论:聚肌胞又叫聚肌胞苷酸;聚肌苷酸胞嘧啶核苷酸 ,聚肌苷酸-聚胞苷酸,为一种干扰素诱导剂。在体内细胞诱导下产生干扰素,有类似干扰素的作用,故有广谱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辅助治疗。 以往关于鼻腔内注射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报道很多,但所注射的药物均为激素类或硬化剂【1,2】。本病例为一鼻炎患者因鼻腔注射聚肌胞,利多卡因而致双眼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考虑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1)该患者为单侧(右侧)鼻腔注药,出现双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并伴有全身症状,颅脑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双侧额叶多发异常信号,右侧额叶皮层下缺血灶,考虑可能因药物通过下鼻甲内静脉回流进入体循环,造成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全身各处小血管阻塞所致;2)视网膜动脉为眼动脉的一个分支,眼动脉大多来自颈内动脉,少数情况下,眼动脉可来自颈外动脉。鼻甲粘膜下注射的药物可经脑膜中动脉逆流入颈内动脉而达视网膜中央动脉。此外鼻甲粘膜内有连接颈外和颈内动脉的架桥动脉,如筛前动脉、筛后动脉、滑车动脉、鼻背动脉,故鼻粘膜注射药物,有进入眼动脉的可能;3)以往关于鼻腔内注射药物造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报道,眼底检查多为血管痉挛的表现,本例表现为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多发栓子,根据术中所见,栓子质地坚硬,考虑可能为聚肌胞和利多卡因两种药物与血液中某些成分发生反应,形成栓子,阻塞血管。 本病例发病突然,视力完全丧失,尽管采取了神经营养,扩血管,降眼压,口服激素及手术等多种抢救措施,终因视网膜血管栓塞范围广、栓子过大,造成了视网膜广泛缺血,视功能难以完全恢复。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应注意规范操作,注射部位不要过深,注射前应先回抽观察有无回血,避免药物进入血管,造成不良后果。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