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彗星法分析紫外线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DNA 的损伤及抗氧化剂对DNA损伤的拮抗作用
作者:吴志鸿   文章来源: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 100730  点击数1185  更新时间:2007/6/17 19:03:20  文章录入:zhw  责任编辑:毛进
[摘要] 目的 探讨紫外线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DNA损伤修复 及抗氧化剂对DNA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 采用照射剂量为0.0(对照组)及2.5、5.0、7.5、10.0 mJ/cm2(实验1~4组)的紫外线照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采用硷性彗星法(CA)分析人晶状体上皮细胞DNA单链断裂(SSB)的程度和接受10.0mJ/cm2紫外线照射后的自身修复情况; 采用碱性CA法分析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10.0 mJ/cm2紫外线照射前后经不同浓度抗氧化剂维生素C(VitC)、牛磺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处理对DNA损伤程度的影响。 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1~4组DNA SSB程度呈上升趋势,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59 p<0.01);10.0mJ/cm2紫外线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DNA SSB后,其半修复时间为60分钟; 紫外线照射前,加入抗氧化剂牛磺酸、SOD、EGCG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91 13.542 4.626 P<0.01), VitC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51 P>0.05)。 紫外线照射后,加入抗氧化剂VitC、牛磺酸、SOD、EGCG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71 4.810 6.824 9.182 P<0.01);紫外线照射前加入四种抗氧化剂效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70 P<0.01), 紫外线照射后加入四种抗氧化剂效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01 P>0.05)。 结论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DNA 的损伤程度与紫外线剂量呈线性关系;外源性VitC 、牛磺酸、SOD 、EGCG对紫外线照射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DNA 的损伤均有拮抗作用, 紫外线照射前加入抗氧化剂的效应依次为SOD > EGCG>牛磺酸>VitC, 紫外线照射后加入四种抗氧化剂的效应比较无明显区别,SOD和EGCG是高效抗氧化剂。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