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手术方式及评价其手术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06年9月到2007年5月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10例11眼,按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先后分为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离+C3F8组4眼,玻璃体切割+C3F8组7眼。术前予以最佳矫正视力、A/B超、验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眼底彩照检查。随访3月以上。结果:内界膜剥离组平均眼轴30.27±2.13mm,等效球镜度17.50±4.75DS;术后矫正视力3眼(75%)不变,1眼(25%)由0.08提高至0.2,行白内障手术后视力再提高到0.4;OCT显示黄斑劈裂均减轻,但均未完全平伏。手术中发现内界膜菲薄,玻璃体后皮质鼻涕样吸附于黄斑前,清除困难,遂改手术方式为彻底清除玻璃体后皮质后填充C3F8。非内界膜剥离组平均眼轴30.12±3.28mm,等效球镜度17.20±5.50DS;术后矫正视力5眼(71.4%)不变,2眼(28.6%)提高2行;OCT显示2眼黄斑基本复位,另外5眼劈裂减轻。两组患者视物变形症状均有改善。未出现黄斑裂孔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内界膜剥离术并未能提高黄斑解剖复位率,内界膜牵引可能不是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主要发病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