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因真菌性角膜溃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并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147例患者(147只眼)进行长期随访,对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类型、初次发生时间、角膜材料的保存方法以及角膜植片水肿厚度与植片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随访10~70个月,平均为25.4±13.9个月。真菌复发率为6.1%(9/147),免疫排斥反应导致移植失败率9.4%(13/138),眼球保存率85.0%(125/147)。77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其中上皮型15.6%(12/77),上皮下型5.2%(4/77),基质型24.6%(19/77), 内皮型36.4%(28/77),混合型18.2%(14/77)。初次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术后1个月内29.9%(23/77),3个月内16.8%(13/77),6个月内11.7%(9/77),1年内20.8%(16/77),2年内15.6%(12/77),2年后5.2%(4/77)。利用不同方法保存的角膜材料,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湿房保存材料为66.7%(6/9),甘油保存材料为58.8%(10/17), DX液保存材料为54.5%(61/112)。角膜移植术后透明植片的中央厚度约为572±58μm(平均为496~590μm)。对于可逆性排斥病例来说,排斥时角膜植片的中央厚度约为710±132μm(平均为626~820μm),治疗后约为596±65μm(平均为496~613μm)。对于不可逆性排斥病例来说,排斥时角膜植片的中央厚度约为825±171μm(平均为784~947μm),治疗后约为659±106μm(平均为610~734μm)。结论 FK行PKP术后3个月内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主要与其术前严重的活动性炎症反应和术后早期禁用激素有关,不利于免疫炎症反应的控制。术后远期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主要受角膜植片大小的影响,可以根据角膜植片厚度的变化情况对预后做出初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