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小鼠角膜植片慢性失功(chronic corneal allograft dysfunction, CCAD)模型的建立可行性,为进行基础研究提供科学模型。 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与雌性BALB/c小鼠杂交,获得抗原半相合CB6F1代(简称F1代)小鼠。分别以C57BL/6(异系)、F1代、BALB/c小鼠(同系)为供体,以BALB/c小鼠为受体,建立免疫因素逐渐减弱的小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2)术后观察与实验室检查:术后体外对植片进行观察;采用茜素红联合PI/Hoechst双标法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凋亡与坏死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植片CD4+、CD8+ 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电镜观察各组角膜片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 1)角膜植片观察:各移植组小鼠发生混浊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17d、85.5d、>100d。2)免疫组化检查:异系移植组植片基质中见大量CD4+T淋巴细胞浸润,较多CD8+ T淋巴细胞浸润;F1代移植组和同系移植组术后偶见CD4+ T淋巴细胞浸润,未见CD8+ T淋巴细胞浸润;3)茜素红联合PI/Hoechst检查发现异系移植组存在较多坏死和凋亡的内皮细胞;F1代移植组内皮细胞减少,失去正常的六边形结构;同系移植组角膜内皮细胞较正常减少,六边形结构规则。F1代移植组和同系移植组均偶见凋亡内皮细胞,未见坏死内皮细胞;4)透射电镜检查:各移植组小鼠角膜植片内皮细胞存在萎缩性改变,异系移植组角膜基质内可以见到较多炎性细胞浸润;F1代移植组和同系移植组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 结论 F1代移植组与同系移植组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出现与临床慢性失功相似的变化,可以作为研究CCAD的动物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