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观察分析
作者:李玉翠  文章来源:南京军区180医院眼科 福建泉州 362000  点击数2637  更新时间:2007/6/19 16:02:01  文章录入:aya610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观察48例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眼位与视功能,探讨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特点、手术量、正位率及术后视功能恢复。方法:选自1998.11~2005.4在本中心接受外斜视矫正术的6–14岁患儿48例,术前常规眼部检查,斜视角测定用角膜映光法、三棱镜中和法、同视机法及视野弧检查,分别测33cm和6m的斜视角,以最大斜视角计,排除合并其他类型斜视。同视机测三级视功能,大龄加测定近立体视锐度。如伴有弱视或视功能差者先进行弱视治疗,半年后择期手术。手术首选外直肌徒后术,徒后1mm矫正2–2.5△计。斜视角>50△可加一眼内直肌缩短术。<12岁儿童徒后10mm以内。术后分别于1–2周;6–8周复测斜视角及视功能。结果:术前斜视角30△~95△;视功能健全15例。术后1–2周,正位眼(±10△)18例(37.50%);过矫(>+10△)27例(56.25%);欠矫(>-10△)3例(6.25%);Ⅰ级功能增加2例,Ⅱ级功能增加1例,继续同视机训练,6–8周后,正位眼43例(89.58%);过矫2例(4.2%),欠矫3例(6.25%),Ⅰ级功能44例(91.67%),Ⅱ级功能42例(87.5%)Ⅲ级功能42例(87.5%)。结论:1、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多见病、常无完善视功能,适时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同视机训练很必要,大部分可重建健全的视功能。2、>5岁儿童可稍过矫,提高远期正位率。3、斜视角<20 o可先保守治疗观察,最好行弱视斜视治疗及集合训练。4、斜视度与手术年龄无关,取决于手术量及手术技巧。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