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角膜胺碘酮沉积一例
作者:林红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266003  点击数1383  更新时间:2004/5/30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患者 女 71岁 因双眼视物模糊半月于2000年6月20日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既往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0年,心房纤颤2年。1月前因心房纤颤加重开始加服胺碘酮治疗。剂量为每日3次,每次0.2g。连续服用15天。检查:全身除冠心和心房纤颤外未见异常;化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均无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0.5 左0.5,眼压:右、左17mmHg,双眼睑结膜稍充血,可见乳头增生,巩膜无黄染。角膜基质有细小点状棕色颗粒呈弥漫性分布,角膜后壁有粗大棕色颗粒沉积,分布状况如kp,角膜中央尤其偏下方较多,且大(附图),房水尚清,瞳孔大小正常,光反应正常,晶体前囊未见沉积物。眼底(双眼):视盘大小可,边界清,色泽未见异常,视网膜中央动脉稍细,反光增强,视网膜未见异常沉积物。诊断:(1)角膜胺碘酮沉积;(2)慢性结膜炎。治疗:瞩停用胺碘酮。半月后复诊,角膜碘沉积颗粒减少,半年后复诊,碘沉积消失,视力右0.8,左0.8。 讨论:胺碘酮(amiodarone)又称乙胺碘呋酮,是一种苯丙呋喃的衍生物,因其有选择性扩张血管平滑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作用,用于冠心病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本品口服后吸收慢,吸收后主要分布于肝脏、脂肪组织、肺、心脏、肾和甲状腺中。因为血浆治疗浓度高(0.75~3.5μg/m),半衰期长(平均24.8±11.7天),排泄慢(22~29天),可以长期存留于体内,引起不良反应。常见的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便秘等,亦可有皮肤色素沉着和角膜沉着物。发生角膜沉着物后可停药或滴用1%甲基纤维素治疗。角膜内沉积物形成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因为乙胺碘呋酮为脂溶性物质溶于乙醇、氯仿,而不溶于水,可能因房水中脂类物质少,乙胺碘呋酮到房水中后易于析出,并沉积于角膜组织中。本例用药时间不长(1月),剂量亦不大,但发生角膜内胺碘酮沉积,可能与该患者对胺碘酮的排泄能力差有关。胺碘酮沉积后虽经停药或治疗后可以逐渐吸收,视力可以逐渐恢复,但毕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不便,所以应用胺碘酮类药物时,应定期到眼科观察眼部情况,如发现角膜沉积物应及早停药,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