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报告两例白内障手术后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和药物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复习1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和1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后发生的迟发性局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病例资料。通过临床和B-超检查,观察药物治疗后出血的变化规律、症状的变化和对视力预后的影响。
结果:
病例1:男性,73岁,双眼高度近视,角膜边缘严重变性,核性白内障(Ⅴ级核)。通过颞侧角膜缘切口行右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娩核时后囊破裂,未植入人工晶体。术后第六天,发现颞侧及颞下方周边部视网膜隆起褐色隆起,B-超检查证实脉络膜上腔出血。
病例2:男性,63岁,4个月前因左外伤性晶体全脱位,行玻璃体切除、晶体粉碎术。本次拟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做6、12点角膜缘后3mm穿巩膜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术中用透明质酸钠维持玻璃体腔及前房。 术后7天内患者眼痛、头痛,眼压高,药物不能控制,检查见前房内有较多粘弹剂残留。第8天行前房内粘弹剂置换术。此后两天内眼压正常,但发现上方视网膜隆起,拟诊断为脉络膜脱离。第三天,左眼再次胀痛、头痛,眼压升高, 上方视网膜隆起增高,范围向颞下扩展,B-超检查诊断为脉络膜上腔出血。
在治疗的第一周,使用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和止血剂,糖皮质激素、阿托品点眼,对眼压增高者适当降低眼压。眼底及B-超检查发现出血情况没有变化。第二周,改用口服糖皮质激素并减量、云南白药。眼压开始下降,并逐渐停用降眼压药物。B-超提示脉络膜上腔积血有少量液化。治疗40-50天后,视网膜平伏,视力分别为0.4/0.5。B-超提示脉络膜上腔残留极少量积血。
结论:迟发性局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可发生在手术后一天至一周内;临床表现不同,眼压不升高也无眼痛,或眼压明显升高伴有眼剧痛;出血在一周内稳定,两周后开始液化,六周绝大部分吸收;不累及后极部的出血视力预后好。高度近视眼以及持续高眼压后的眼压突降可能与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