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双眼同时行抗青光眼手术致双眼恶性青光眼一例
作者:郭长梅,…  文章来源:陕西省西安市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 710032   点击数3994  更新时间:2007/6/21 10:57:41  文章录入:aya610  责任编辑:毛进
【病例报告】患者女,36岁。因双眼抗青光眼术后视物不见5天,于2006年11月13日入院。患者缘于8月前出现右眼阵发性胀痛,视物不清,在当地医院就诊,检查诊断为“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于2006年11月8日行“左眼小梁切除术+双眼虹膜周切术”,术后出现双眼视物不见,双眼胀痛,伴头痛、恶性、呕吐及畏光、流泪等,诊断为“恶性青光眼”,给予阿托品散瞳,全身用甘露醇等降眼压处理无效,遂转来我院进一步诊治。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可,全身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指数/眼前,眼压:右:35mmHg,左:35 mmHg。右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混浊,前房消失,瞳孔散大,直径约5mm,对光反应消失,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窥不见。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极浅,轴深<1CT,周边虹膜前粘连,瞳孔区见膜状渗出,瞳孔欠圆,直径约4mm,对光反应消失,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窥不清。B超检查提示:(1)双浅前房(右>左),右虹膜前粘;(2)双视盘凹陷(右>左)。视觉诱发电位检查:P-VEP未引出,F-VEP右:1.83μv/132ms,左:5.5μv /114ms,不除外双视传导机能减退(右著)。入院诊断:双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双眼抗青光眼术后,右眼视神经萎缩。入院后立即给甘露醇静滴,口服醋氮酰胺,阿托品散瞳,帕利百眼液点眼等。为挽救视功能,与患者交换意见后考虑先行左眼手术,于2006-11-15行“左眼前部玻切+晶体切割+IOL植入+前房成形术”,手术采用标准玻璃体切割三通道切除前部玻璃体和晶体,保留晶体前囊周边部,使前后房沟通;角膜缘弧形切口植入+23.0IOL于睫状沟内。术后抗感染,并如前继续治疗。术后第二天,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指数/眼前,左眼0.1,右眼结膜充血减轻,巩膜滤过泡轻度隆起,角膜较前透明,前房中央形成,极浅,晶体、虹膜膨隆,周边虹膜广泛前粘连,眼底检查:右视盘色淡;左眼角膜内皮轻度水肿,前房深浅恢复正常,瞳孔对光反应迟钝,瞳孔区少量渗出膜,IOL位正。眼压:右10mmHg,左8mmHg。考虑患者右眼前房极浅,虹膜前粘连,但双眼压已控制正常,于2006-11-21行“右眼前房成形术”。术中经角膜缘侧切口,分离虹膜前粘,前房注入粘弹剂0.2ml。但术后前房仍较浅,术后第4天,右眼眼压再次升高,测眼压右45mmHg,左7mmHg。因此又于2006-11-27日在局麻下行“右眼晶体超声乳化+前部玻切+前房成形术”,术中将后囊切开5mm,并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后观察前房形成好,眼压控制在9mmHg左右,一周后出院。出院视力:右眼:0.1,矫正0.3,左眼0.5。 【讨论】 恶性青光眼(malignant glaucoma)的概念最初由Von Graefe于1869年提出,虽然经过了100多年的历史,但其发病机制至今还未完全明了。现代观点认为,任何原因导致的房水向前排出受阻,被迫逆流入玻璃体腔内,导致前房变浅和眼压升高,均称为恶性青光眼,也叫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ciliary-block glaucoma)。多见于内眼手术,特别是抗青光眼手术后,发病机制主要是晶状体或玻璃体与水肿的睫状环相贴,后房的房水不能进入前房而向后逆流并积聚在玻璃体内或玻璃体后。玻璃体腔容积增加,推挤晶状体-虹膜隔前移,导致整个前房变浅,房角关闭。恶性青光眼在临床上时可见到。文献报导恶性青光眼的发生率为2%~4%,青光眼滤过手术是恶性青光眼的主要诱因,滤过性手术占所有诱因的56.47%,其他的还可见于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缩瞳剂的使用等。但双眼抗青光眼术后同时发生恶性青光眼病例报道少见。 人们发现发生恶性青光眼的一些患者存在着解剖特征,如小眼球、短眼轴、小角膜、浅前房、窄房角、睫状环小及晶状体相对较大等,这类患者的睫状体与晶状体之间间隙狭小,且晶状体虹膜隔靠前是诱发恶性青光眼的最基本的解剖学因素。若一眼行抗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另眼行手术前一定要慎重考虑,可能也会发生恶性青光眼。一眼发生恶性青光眼另眼是否必定也会发生,至今无定论,但术前要慎用缩瞳剂。本例患者B超测定眼轴长度右21.6mm,左21.7mm,晶状体厚4.5mm,存在易出现恶青的解剖学因素。因此青光眼患者双眼同时手术,有一定风险。目前在一些基层医院,由于种种原因,还有双眼同时手术者,不但眼内感染的概率增加,而且同时发生恶青的概率也很高,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视功能损害。因此提醒临床医生应严格按照医疗规范进行,双眼同时手术一定要慎重。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