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评价后发性白内障(PCO)形态,并探讨不同类型、部位PCO对中心视力(BCVA)、对比敏感度(CS)和眩光敏感度(GS)的影响。
方法 收集拟行激光后囊切开术的76例PCO患者,充分散瞳,应用裂隙灯照相获取PCO后照法照片,使用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manual software (POCOman软件)进行形态学分析。同时分别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一周BCVA、CS、GS。分析统计不同类型、不同部位PCO对BCVA、CS、GS的影响。
结果 纤维型PCO为41只眼,占61.2%;珍珠型PCO为26只眼,占38.8%。混浊部位中央2.0mm型 14只眼,占20.9%;中央4.0mm型53只眼,占79.1%。珍珠型PCO在中心视力、各频段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均低于纤维型PCO,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4.0mm珍珠型PCO在低、中频段对比敏感度和中频段眩光敏感度均低于中央2.0mm珍珠型P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2.0mm纤维型PCO在中、高频段对比敏感度和低、中频眩光敏感度均低于中央4.0mm纤维型P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2.0mm珍珠型PCO对最佳矫正视力的影响最为显著;中央4.0mm珍珠型PCO对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结论 珍珠型PCO对BCVA、各频段CS和GS的影响大于纤维型PCO。珍珠型PCO在中央4.0mm区对视功能的影响大于中央2.0mm区;纤维型PCO在中央2.0mm区对视功能的影响大于中央4.0mm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