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生理性大视杯眼随访研究
作者:孙兴怀  …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200031  点击数2376  更新时间:2004/5/30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探讨生理性大视杯随时间推移,有无形态学变化。 方法:对200只生理性大视杯眼进行随访,每间隔6个月随访一次,每眼至少随访1年以上,最长随访4年。随访项目包括,用HRT检测的各视乳头参数:视盘面积(DA)、视杯面积(CA)、杯盘面积比(CDR)、盘沿面积(RA)、视杯容积(CV)、盘沿容积(RV)、平均视杯深度(MeCD)、最大视杯深度(MxCD)、杯形测量(CSM)、轮廓线高度变化(HVC)、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mRNFLt)、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横截面积(RNFLcsa)等;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值;用Octopus101视野计检测视野阈值:平均光敏度(MS)、平均缺损(MD);用Sonomed4000A型超声仪测量眼轴长度;验光测得屈光度。 结果: 200只眼中,52只眼资料不全,予去除。148只生理性大视杯眼平均随访1.34年,我们发现视杯面积(P<0.05),杯盘面积比、视杯容积、盘沿容积、平均视杯深度、最大视杯深度、轮廓线高度变化、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横截面积(P<0.01)显著变大;盘沿面积变小(P<0.05);视盘面积、杯形测量无显著性变化。另外,眼压值变小(P<0.01),视野平均光敏度变大、平均缺损变小(P<0.01),眼轴变长(P<0.01),近视加深(P<0.01)。 结论:经随访,生理性大视杯形态结构参数有一定变化,但无青光眼性神经损害。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