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AB基因突变导致一中国家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
高宇端,张素华,许岩
山西省眼科医院,03000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一个中国人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并对其进行突变鉴定。
方法: 对家系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排除其他疾患,确定临床表型。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标本,常规提取基因组DNA。在已知候选基因附近选取微卫星标记,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对全部微卫星标记进行扩增后,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确定家系成员基因型,构建单体型。应用LINKAGE软件(version5.2)中的MLINK进行两点间连锁分析,计算LOD值。设计并合成10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CRYAB基因的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PCR产物直接测序;通过PCR产物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PAGE分析验证对家系所有19名成员进行突变鉴定。
结果: 连锁分析结果显示在微卫星标记物D11S898处最大LOD值为4.06(θ=0)。单体型分析表明该致病基因位于D11S4176和D11S908之间的范围内。对CRYAB编码区的测序结果表明CRYAB的第三个外显子有一个缺失突变450delA,导致了CRYAB基因第150个密码子发生移码突变。
结论:本研究再次从遗传学角度证明CRYAB基因中的缺失突变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的原因之一。
|